青海省海南州检察院检察长杨淑萍到大史家村村办企业走访,向毕生忠代表(左二)了解生产建设情况。
授课人:
全国人大代表毕生忠
授课地点:
青海省贵德县检察院
我很荣幸走进贵德县检察院,为海南藏族自治州检察机关全体干警以《黄河岸边永不褪色的红旗——青海省贵德县大史家村光辉岁月发展史》为专题,讲述一个地处祖国大西北高原小村庄在历届党组织的坚强领导下,由弱变强,不断发展壮大的奋斗史、革命史、光荣史。
新中国诞生以来,大史家村在村“两委”班子带领下,不断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团结带领全村各族群众,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努力增加收入,使全村经济走在了全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前列,先后荣获“全国粮食高产新纪录奖”“全国农村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小康明星村”“全国绿色小康村”“省级党建示范村”和全国、全省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从2002年起,我担任大史家村党委书记,2013年11月起,当选十二届、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重建设,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多年来,大史家村坚持“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这一目标,“两委”班子团结带领广大群众,立足实际,真抓实干,使大史家村成为黄河岸边基层组织建设的一面旗帜和新农村建设中的领头雁。首先,按照“能人中出党员,党员中出能人,党员能人中出干部”的思路,开展“三培双带一关心”活动,先后把21名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10名致富能手和党员培养成村干部。其次,按照“因人而异、量力而行、便于实施”的原则,将党员承诺与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建立重点扶持、定期督促、备案销号、严格考评等制度。近年来,村“两委”班子成员在村级道路硬化、扶贫帮困、政策宣传等方面承诺事项已全部兑现,完成率为100%;党员承诺事项已全部兑现,完成率为100%。再次,与有关单位积极开展党组织结对共建,在党组织建设、发展集体经济、维护社会稳定、整治村容村貌全方位结对共建,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先进模范和战斗堡垒作用。
夯基础,提升村集体经济发展水平。1956年,大史家村已创造春小麦亩产336公斤的高产纪录。20世纪70年代,大史家村是全省历史上第一个高产村,被誉为青海省农业战线上的一面旗帜。在新时期,村“两委”班子审时度势,确立从“农业产量大村”转向“以工哺农、以工促农、农工结合”的发展思路,使村级经济发展走在全县前列。
强规划,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近年来,村“两委”班子抓住机遇,高起点规划,高品位建设,整合争取各类项目资金4370万元,实施以基础设施建设、村容村貌整治、住房建设、产业发展、社会公共事业等五大项目为主的新农村建设,真正把大史家村建成了支撑产业明显、村容村貌优美、新村特色鲜明、基础设施配套、村民幸福和谐的示范村。
惠民生,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大史家村在不断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同时,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实现了“十统一”:即由村集体承担,统一管理和维修乡村道路、统一维修桥梁与水利设施,统一聘任人员管理集体林木和果园。在提升硬件的同时,村党委把实施利民惠民工程作为党建工作的切入点,努力改善和提高全村各族群众的生活水平,村党委集体出资为民实施了统一维修桥梁与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统一组织全村男女老少编排文艺节目,丰富文化生活,让发展成果最大限度惠及于民。
(本报记者李维通讯员王丽坤/采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