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群众遇到了难处 我们就是主心骨
2021-02-26 10:56:00  来源:检察日报

  李立峰 蒲昌迅 陈伦双

  “有苦有乐更有甜,铁马旧貌换新颜,是我扶贫近两年来的真切感受。”2月25日,重庆市大足区宝顶镇铁马村驻村第一书记,重庆市检察院第一分院三级高级书记员马庆海被党中央、国务院表彰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

  让“铁马”动起来

  2019年3月,马庆海带着满腔热忱与激情,从城里的检察官变成了驻村第一书记。翻看铁马村的“家底”,他顿时觉得肩头的担子不轻。由于山势起伏、沟深路陡、土壤贫瘠,该村多年来一直是市级贫困村。全村762户2842人,其中建卡贫困户94户278人。

  宝顶镇党委书记、镇长告诉他,早在2015年,铁马村就发动群众种植了大片李子,本想靠着产业带着乡亲们增收致富。谁料冬去春来,望眼欲穿的枝头就是不怎么挂果。群众对李子树的长势不满意,干部也干着急。

  马庆海没有泄气。他说,“检察人就是依靠人民,为了人民,以人民的名义,发扬检察人应有的严谨精神、执着精神、担当精神,将我们对党的忠诚,对人民群众的忠诚,转化到脱贫攻坚第一线上。”

  依靠检察院“娘家人”,马庆海联系上了重庆市农业科学院的方教授。为了把情况说清楚,他带上土壤样品,利用周末时间,专门回了一趟100余公里外的主城区。

  一周后,方教授带着他的团队来到了铁马村李子林。这一次,他们拍摄了照片,还选剪了一些枝条。三天后,方教授给马庆海打来电话说,“土壤没有问题,就是要科学修枝、科学松土、科学施肥。”

  最终,10万余斤“铁马脆李”销售一空,实现收入20余万元。乡亲们的腰包鼓了,心里甜了,都说“铁马”终于活了!

  让“铁马”跑起来

  马庆海预想的第一步,是让“铁马”跑起来。

  谢吉安是铁马村生猪养殖大户,发展生猪有1000余头。2019年7月,一场非洲猪瘟让他损失了200多万元,最终依靠救助补贴、低息贷款,挺过了难关。

  2020年8月的一天,老谢给马庆海打电话,心急火燎地说,“地质滑坡把养猪场震塌了一半。”这句话说完,老谢已泣不成声。马庆海很快赶到现场,老谢拉着他的手说,“好危险哟,啷个办啰(方言:怎么办)!”

  “那一刻,作为第一书记的我,心头被猛的扎了一下,群众遇到了难处,我们就是主心骨。”马庆海说,他定下神来安慰老谢,“只要人还在,猪圈还可以建,没有过不去的坎!”老谢听了,情绪好了很多。接下来的几个月,他帮老谢重新选了址,适当扩大了规模;联系了专业人员,帮老谢新建标准化生态养猪场。

  现在,老谢1000多平方米的规模养猪场即将竣工,预计年产猪仔约3000头,周边村民50余户可直接受益。如今,老谢逢人便说,“马书记是群众的贴心人!”

  在马庆海看来,培养致富带头人,就是为了带动村里的产业发展。这两年,铁马村主导产业种植优质李子600亩、花椒1200亩,生猪、黑山羊养殖3200余头,发展种植大户1户、养殖大户4户,还走出了“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电商”的产业路子。

  让“铁马”飞起来

  在宝顶镇希望小学,有80多名铁马村的孩子,其中近20名孩子来自建卡贫困户家庭。为了增强孩子们的法治意识,重庆市检察院第一分院党组安排副检察长、专委担任该校法治副校长。截至2020年底,已有五批检察官到希望小学开展“莎姐”进校园普法活动。如今在村里,一提起“莎姐”,孩子们都知道那是检察官老师。

  2019年6月,马庆海和村干部商量,利用闲置村小建立了两所老年互助中心,让村里的老人有了集中交流、集中学习的场所。在大足区民政局的支持下,村里又引入了“福佑社工”组织。老人们告诉马庆海,他们在村头比在家里还高兴。除了照顾好老人,村里还整合社工资源,解决了孩子们放学无人看管的问题。

  “出水才见两腿泥。”两年来,马庆海与村民们吃住在一起,共同建设一条条致富路、打开一扇扇温暖门,在山野丛地绘制出新生活的美好画卷。

  编辑:俞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