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构建“四个体系”做到精准发力
2021-04-08 10:25:00  来源:检察日报

  卢志坚 尹媛

  近年来,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检察院紧贴未成年人检察司法新理念,紧扣“惩、防、教、治、责”五字工作要求,系统谋划、精准发力,全面加强未成年人综合司法保护。

  构建强制亲职教育体系,助推罪错未成年人精准帮教。一是实现检察妇联联动。该院加强与区妇联合作,共同出台《关于联合开展亲职教育工作的实施细则》,构建联动机制,启动亲职教育项目,确立了亲职教育7大流程、6大教育内容,在3个社区建立亲职教育实践基地。目前已对29名家长开展强制亲职教育。最高检、全国妇联联合调研组现场调研并对该模式给予高度评价。推动社会力量参与。为确保提供专业、正规的家庭教育服务,该院首批聘任了包括常州三杰纪念馆、常州顾锡宏家庭教育工作室、常州市12355青少年心理健康田江春名师工作室等在内的8支亲职教育专家团队,并精心设计了《常州三杰的家风家训》《合格父母能力提升课堂》《万般呵护不如教儿自护》等21门特色课程。推进基层理念认同。为破除“教育孩子只是家事”的错误观念,该院强化引导广大父母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联合妇联开展亲职教育网络直播访谈,邀请专家团队共同分析家庭教育误区与危害,在线观看人次近260万。落实检察官进网格,由未检检察官携手家庭教育名师,走进龙虎塘街道秋白书苑等一线阵地,与家长们面对面交流家庭教育与未成年人犯罪预防问题。

  构建儿童性侵惩防体系,助推性侵问题精准防治。一是专业化办案。2019年以来,严厉打击性侵未成年人犯罪案件17件20人。建立完善“一站式”工作机制,对未成年被害人一次性完成询问、心理应急干预、社工救助评估等工作,避免“二次伤害”。推动区司法局组建未成年人法律援助律师团队,指派专业律师为未成年被害人提供法律援助。二是项目化预防。积极开展“女童保护”项目,将儿童防性侵作为必修课纳入辖区所有小学和幼儿园课程。开展“青春修炼手册”项目,关注乡镇青春期女生自护能力提升,联合妇联、团委连续3年至孟河、春江等地开展主题夏令营。常态化推进法治巡讲,选拔11名青年干警成立法治宣讲团,年均进校园普法33场次。三是网格化嵌入。聘请乡镇街道、社区135名妇联主席担任未成年人成长观察员,织密工作网格,推动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由被动受理向主动发现转变。每年为观察员提供1次线下集中培训,提升观察员主动发现线索的意识和能力。

  构建涉未公益保护体系,助推成长环境精准治理。一是实现内部线索共享。该院未成年人检察部门与公益诉讼检察部门建立信息共享机制,针对一起小区业主向校园操场高空抛物案件,联合向辖区住建、教育等职能部门和事发地街道发出检察建议督促履职,推动全区212个住宅小区和91所中小学、幼儿园开展高空抛(坠)物专项治理。二是加强外部线索收集。充分发挥“小橘灯公益法律服务汇”志愿者、网格员等的作用,第一时间掌握侵犯未成年人公共利益线索。如通过网格员发现未成年人可以随意通过校园周边自动售货机购买烟草制品、部分烟草专卖店未在显著位置设置“不向未成年人出售烟酒”的标志等问题,建议常州市烟草局开展青少年控烟专项活动,排查全市烟草零售户10645户,依法清理中小学校周边零售户23户。三是提升联合治理成效。针对网络书店经营者在一段时间内无资质、加价销售中小学教材的问题,联合教育、市场监督管理、文化执法等部门,共同对四家网络书店经营业主开展训诫,并发布倡议书呼吁全市近2000家实体书店和网络书店经营者依法经营,共同承担起保护未成年人的社会责任。

  构建多元救助体系,助推困境未成年人精准保护。一是畅通多渠道信息收集。全方位、多角度宣传未成年人检察职能,通过对外公布维权咨询热线、建立与代表委员常态联络等方式,畅通未成年人司法保护需求信息收集渠道。比如,有人大代表反映罗溪镇一服刑人员的未成年子女需要司法救助,该院迅速介入,并全程开展跟踪保护。二是汇集多部门救助力量。引入专业社会力量,与心理咨询机构、司法社工组织签订合作协议,为困境儿童提供心理辅导、自护技能提升等方面服务。与区政协委员爱心基金合作“一盏灯的指引”项目,共同开展爱心助学活动,首批为15名困境未成年人送上爱心助学金3万元。与妇联、社区联动,通过现场协调、释法说理,及时介入并迅速处置一起侵害未成年人隐私事件。三是建立跨区域协作机制。注重异地联动,协作开展未成年人关爱保护工作。在办理于某拐卖儿童案中,鉴于于某出卖亲生女儿的行为严重损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不适宜继续履行监护人职责,建议宿迁市宿豫区民政局申请撤销于某的监护人资格。就一起性侵案件未成年被害人的转学、司法救助等问题,接受徐州经开区检察院委托,协调教育部门成功办理转学手续。

  (作者单位:江苏省人民检察院、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人民检察院)

  编辑:俞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