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吴慧清式”的检察官什么样
2024-07-02 09:14:00  来源:检察日报

  即将迎来退休,吉林省长春市检察院第十检察部检察官吴慧清经常回忆起检察生涯中做信访工作的26年里,那些接待来访群众、纾解群众急难愁盼的日子。

  26年来,办公场所从之前共用的传达室,搬到了现代化的二层办公楼;场所名称也从来信来访接待室、举报中心,变为12309检察服务中心;曾经那个充满朝气的年轻人“小吴”,也被称作“老吴”了。

  但,挂在吴慧清嘴角的笑容,那充满着担当与智慧的待人接物、行事风格却从未改变,这是吴慧清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

  前不久,在吉林省检察机关调研时,得知吴慧清即将退休,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应勇勉励说:“要把工作室的好传统、好作风、好形象持续传承好、发展好,努力培养更多‘吴慧清式’的检察人。”

  20多年的信访工作,其间有着怎样的经历?一个整天与老百姓打交道的检察官,是如何摘取“全国模范检察官”桂冠的?如何培养“吴慧清式”的检察人?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走进长春市检察院12309检察服务中心的“吴慧清工作室”。

  从“小吴”到“老吴”

  在12309检察服务中心,记者遇见了一个前来提交监督申请的当事人。

  “我记得你,之前来咨询过一次,材料都带来了吧?”在窗口接待来访群众的正是吴慧清。

  了解当事人诉求、核实材料、填录信息……仅用了十几分钟,吴慧清就接待完这名当事人。高效办理案件的背后,是实践的累积和经验的积淀。

  1996年,吴慧清被调到长春市检察院工作。回忆起那时,吴慧清说,出差办案、英姿飒爽。亲戚朋友都说,做检察官,是选对了职业。

  两年后的一天,分管院领导找到吴慧清谈话,想把她调到来信来访接待室。“你平时待人不错,一直是笑脸相迎。大家都觉得你是最合适的人选,先试试,咱们以三个月为期。”

  就这样,尽管有几分不情愿,吴慧清还是从办公楼搬到了传达室,开始了信访接待工作。

  “那段时间,父亲对我的影响很大。”吴慧清的父亲是一位老党员,他不止一次提醒女儿,都是从农村走出来的,干一行就得爱一行,既然喜欢检察工作,就不能挑肥拣瘦。

  “院领导也一直鼓励我。大会小会上都说,看看人家小吴,确实能处理好事。”

  在那个年代,伴随着改革的深化推进,社会矛盾、利益冲突加剧。由于当时社会普遍缺乏依法信访等观念,信访工作并不好做。“很多人来了就是吵,不管是不是检察院负责的事,反正就来了……”吴慧清回忆说。

  在那间不足50平方米的传达室,吴慧清遇到过各种各样的“不承想”——面对情绪激动的来访群众,她被喷得满脸都是口水;收到过信访人寄来的死老鼠;也有人拿着小箱子,说是炸药,如果不满足诉求,就与她同归于尽……

  “咋坚持下来的呢?”

  “也没啥特别的。首先你得让来访人痛痛快快地把诉求讲出来,你还得学会换位思考,真心给人家解决问题、不敷衍,用今天的话来讲,就是做到‘如我在诉’。”

  吴慧清坚持了下来。那些年,她坐公交车,总会遇到一些陌生人给她买票。等到她追上去,才发现都是接访过的群众,拉扯很久才能把票钱还回去。“我们就是觉得你挺负责的,为我们着想,所以想感谢你!”

  随着群众对吴慧清工作的认可,“小吴”慢慢地喜欢上这个工作,也因此取得了一些成绩——“全国模范检察官”,省级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公务员、信访先进工作者,巾帼十杰、三八红旗手等等。

  “吴慧清”品牌的背后

  “为何能有这样的成绩?”

  “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最高检对信访工作的重视,上级条线部门的业务指导和长春市院领导的信任,信访工作的大格局成就了今天的吴慧清。”她说。

  “我只是时代大潮里的一朵浪花。”面对记者的询问,吴慧清坦言,个人的努力与坚守只是微小的一个方面,身处最好发展时期的检察事业成就了今天的自己。

  吴慧清细数着这些年来的变化——从最高检党组提出“群众信访件件有回复”,到信访问题源头治理,重视发挥控告申诉反向审视功能,着力构建检察机关信访工作大格局;从吉林省检察院提出锻造“讲纪律、能吃苦、靠得住、过得硬”的控申检察铁军,到全面提升综合工作能力。

  从对各项工作要求的把握理解中,吴慧清不断提高着检察信访工作能力。

  在吉林省检察院12309检察服务中心员额检察官张士英看来,吴慧清是个认真干事的人。他向记者介绍,信访中普遍存在“信上不信下”观念,一些群众认为,上级单位化解矛盾更有力,因而,矛盾总是被集中到上级机关,这并不利于解决问题。

  “多年来,吴慧清一直积极协调、解决辖区内信访案件。每次接访,她都力争将矛盾化解在一线,不轻易将问题上交。”张士英说。

  平日里的吴慧清,除了接待来访群众,处理“信访网电”工作外,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学习上。在吴慧清的办公桌上,放着《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人民检察院民事诉讼监督规则》等规定,她时常翻、常标记。

  “这些年,也想过总结吴慧清的工作作风,大家伙给出的评价都很高,有人说是亲和力,也有人说是包容性,并没有统一的意见。”长春市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李军有时也在想,到底是什么原因能让她一干就是20多年,从“小吴”变成“老吴”,把信访接待这个工作做得风生水起。

  “别看李检主管全院工作,但是他带头办理信访案,可从来都不含糊。”在一起刑事控告申诉案件中,针对信访人反映的立案监督诉求,在李军的要求下,长春市检察机关先后三次调取证据,全面复盘办案情况,最终认定反映情况不属实,并就下一步释法说理作出具体安排。“领导带头办案、解难题,这对我们而言,就是最大的鼓励。”吴慧清说。

  有一次,在办理一起属地某院的信访案件时,起初承办人觉得组织公开听证没必要,这可把吴慧清急坏了。“当事人不服检察机关作出的决定,我们肯定要开展释法说理。群众有意见,我们避而不见,这哪里是做群众工作?”那一次吴慧清板起了脸。

  最终,在分管控申工作的副检察长史大琦的推动下,属地检察院的院领导、承办人一起组织公开听证现场释法说理,经多次工作,问题得以解决。

  “其实,并不是什么难事,关键在于如何认识。”如今,“吴慧清工作室”与业务部门骨干联合接访已成为常态,回应群众诉求,办理信访案件更加高效便捷。

  更多“吴慧清式”的苗子成长起来

  “要把工作室的好传统、好作风、好形象持续传承好、发展好,努力培养更多‘吴慧清式’的检察人。”

  承载着首席大检察官的嘱托,长春市检察院党组开始了谋划。李军说,尽管吴慧清明年就退休了,但是其蕴含的精神力量将会通过工作室长久地传承下去,成为全体长春检察人的不竭动力。

  其实,传承早就开始了。

  “小伙子很耿直,也热情,是个做群众工作的好苗子。”1985年出生的佟玉坤和吴慧清一样,也是位军转干部。他刚到检察院不久,吴慧清就关注到了他。

  “我不太能理解这份工作,怎么来访群众还能要求换个检察官来接待?条条框框、法律规定就在那里,讲完了就是讲完了,我们还能咋做?已经办完的案子,还能咋讲理?”刚到信访窗口工作之初,佟玉坤有很多不理解。

  “就和当初的我一样。”那段时间,吴慧清经常带着佟玉坤接访。“我接待来访群众,你就负责记录。”

  渐渐地,佟玉坤清楚了自己的问题出在哪儿,“就是没有摆对位置,没能‘如我在诉’地换位思考,说白了就是对群众工作认识不到位,就像最高检党组强调的‘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要让人民群众可感受、能感受、感受到公平正义,检察办案不能限于一纸文书。”

  逐渐地,对于那些陷于信访困境的群众,佟玉坤更加理解。“信访群众有着很强的倾诉欲,我们得认真地听、耐心地听。有时候,话一讲完,气就消了一大半。”

  从之前的束手无策,到如今信访接待工作的行家里手,4年多的跟班学习,佟玉坤成了吴慧清的得意“学生”。

  其实,这种传承也不只在佟玉坤的身上。近年来,长春市检察院党组明确规定,从一把手做起,院领导必须带头接待,带头主持听证会、化解矛盾、办理信访案件。对于新进的检察人员,“吴慧清工作室”是工作的首站,至少要待两个月。

  “我们一定会做到‘如我在诉’,把吴慧清的敬业精神、务实作风、为民情怀,打造成一个品牌、一个阵地,发扬好、传承好。”李军说。

  编辑:俞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