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物业”牵动“大民生”。全国人大代表,中建三局党委书记、董事长陈卫国表示,在系统推进好房子、好小区、好社区、好城区“四好”建设的过程中,通过提升物业管理水平、以好服务构建和谐家园,进而助力基层治理是其题中之义。陈卫国说,《物业管理条例》发布实施二十余年来,在规范物业管理行为、提升物业服务质量、维护业主合法权益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物业行业规模近年来的快速增长和群众需求的变化,需要对《物业管理条例》进一步修订完善,才能更好发挥其效能。陈卫国认为,《物业管理条例》应当顺应行业发展的新趋势,对物业养老、托幼等多样化新需求,以及业委会成立履职难、电动车违规充电杜绝难等物业管理难题在制度层面予以积极回应。推进物业管理领域规则体系化,对与民法典、无障碍环境建设法等上位法不一致的条款予以修改,对地方法律法规的好经验予以提炼吸收。《物业管理条例》要助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推动业主自治机制、物业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的完善,以小区治理的“微自治”,撬动基层治理的“大格局”,推动社会治理向更深层次、更广领域拓展。
●履职多年,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教授李秋发现,青少年心理精神就医需求不断提高,但儿童精神医疗资源缺乏,全国儿童精神科医生极度匮乏、一些儿童医院没有精神专科。她建议,建设国家级和省级儿童精神心理诊疗中心,推动基层心理专科门诊覆盖;发展远程医疗和线上咨询,利用AI技术扩大儿童心理治疗服务的可及性;在专科精神病医院要设立24小时心理援助热线;推动综合儿童医院增设精神科、精神病房。李秋说,儿童心理精神问题,不单单靠医生来解决,要构建“家-校-医-社”联动机制,实现心理问题早筛查、早干预。建议实现社区心理辅导室覆盖60%以上村(社区),中小学都应设立心理健康咨询中心。对于家庭而言,要开展家长教育项目,推广科学育儿理念,提升家长身心全方位关爱孩子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