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采取有效措施提高违规账号“换马甲”成本
2025-07-04 10:47:00  来源:检察日报

  近年来,以中医养生、国学文化等为噱头的短视频走红网络,备受中老年群体关注。其中,大部分视频诱导用户非理性消费。这些违规引流营销的短视频侵害了用户哪些权益?如何维权?为此,记者采访了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俊海。

  记者:面对违规引流营销问题,老年人维权困难,为什么?如何破局?

  刘俊海:老年群体的维权困难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举证能力不足,缺乏电子证据保全意识,未及时留存短视频截图、录屏、交易记录等关键证据;二是平台操作陌生,对短视频平台投诉流程、证据固定方式不熟悉,易错过取证时效;三是责任主体模糊,违规者常使用虚拟身份或冒用他人信息注册账号,导致追责困难。

  记者:违规账号常通过“换马甲”(注销后重新注册)来逃避处罚。现有机制在追溯这类利用短视频引流获客的主体身份上存在哪些漏洞?如何根治?

  刘俊海:违规账号“注销—重注册”屡禁不止,暴露三大机制缺陷:第一,身份验证宽松,部分平台允许虚拟身份或借用他人信息注册,违规成本极低;第二,跨平台数据孤岛,各平台用户数据不互通,违规者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第三,实际控制人难追溯,账号注册人与实际使用者不一致,导致处罚对象错位。

  解决这些问题,一是要建立黑名单跨平台共享机制:由监管部门牵头整合违规账号数据,建立“失信账号数据库”,对违规主体实施跨平台注册限制;二是要强化平台主体责任:推行实名认证+生物识别(如人脸识别),禁止同一身份信息重复注册多账号,提高“换马甲”成本。

  记者:遏制短视频违规引流、保障老年人消费权益还有哪些新突破口?

  刘俊海:公益诉讼是重要突破口。消协和检察机关应积极联动,并不断完善相关配套机制:一是赔偿金定向使用,胜诉赔偿款优先用于赔偿可查明的受害老年人;二是设立专项救助基金,对无法清退的受害者或未来健康损害,设立“老年消费者权益保护基金”,用于医疗救助、鉴定及反欺诈研究;三是强化行政监管协同,公益诉讼不能替代政府监管,市场监管部门需对针对老年人的虚假宣传“零容忍”,通过日常巡查、专项整治等手段,营造安全消费环境。

  编辑:俞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