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萍、小青,你们现在看到的这些干部,都是来帮咱们解决问题的,赶紧给客人倒水呀。”近日,在陕西省千阳县南寨镇水泉村村委会,老支书李某看着门口有些手足无措的姐妹俩招呼道。眼前的景象让村民张某萍、张某青眼眶发热,会议桌旁,检察官正在调试电脑,镇政府工作人员在整理一沓文件,党支部副书记则端着热气腾腾的纸杯穿梭着招呼大家。
“大家看这份申请材料,小萍、小青的家庭情况确实很特殊。”千阳县检察院副检察长马惠萍摊开案卷,向围坐在桌子前的民政、残联、镇政府等单位工作人员和村民代表介绍道:2024年11月,小萍和小青的母亲在交通事故中死亡,肇事方为五保户,没有经济赔偿能力。父亲张某多长期瘫痪在床,一家人旧债未清又添新债,家庭生活非常困难。
李支书翻着发黄的笔记本补充道:“之前的交通肇事案我们已经调解过多次,考虑到要照顾老人的实际情况,村里将小青安排在村委会工作,还为张某多申请了低保。”
此刻,检察官记录的手顿了顿,转头看向县民政局工作人员。县低保中心主任吕某问得更加仔细具体:“现在小青每月能领多少低保金?”得知张某多每月低保金仅有300多元,他当即表示:“小青的父亲可以申请失能老人生活设施改善补贴。”小青听罢当场鞠躬道谢。
“困难残疾人补贴已经到位。像他们家这样住院治疗花费较大的,可以申报临时医疗救助。”残联工作人员罗某接过话茬说,“张某多的这种情况,每三年还可以领取一次轮椅等辅助工具,我们马上就落实。”
在热烈的讨论声中,南寨镇政法干事掏出手机现场办公:“相关照片已传至镇里进行备案,帮扶责任一定落实到人头。我们将持续关注小青一家人的生活状况,为他们争取更多帮扶政策。”
夕阳西下时,多部门当场敲定一套“帮扶套餐”——司法救助解燃眉之急,低保政策夯实兜底保障,医疗救助和就业帮扶增强“造血”能力。
“以前总以为司法救助就是给钱,这次听证会让我真正感受到了法治和社会的温暖。”听证会结束后,姐妹俩感动地说。这只是众多司法救助案例中的一件,更多“司法救助+N”的同心圆正在山区村落里徐徐展开,更多困难群众感受到了司法的温度与社会的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