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襄垣县检察院检察官 景维宏
这些天,我屡次翻出大舅父赵庆生那张泛黄的军装照,久久凝望,万千思绪翻涌。照片中,大舅父头戴五角星军帽,胸别“中国人民解放军”标识,佩戴着3枚军功章。
大舅父出生于1923年7月,先后参加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40多年前去世。大舅父自幼丧母、父亲早逝,由祖父(母亲的爷爷)抚养长大。虽然他比母亲大19岁,和母亲是叔伯兄妹,但他们从小到大关系亲近。母亲说她刚记事时,就知道大舅父参加了抗日游击队。那是1942年的太行山区,侵华日军“扫荡”硝烟正浓,大舅父毅然加入武乡抗日游击队,成为一名交通员。武乡县作为太行抗日根据地的核心区域,是日军“蚕食”与“扫荡”的重点目标,交通员的工作堪称在刀尖上行走。
大舅父参加了多起抗日战斗。有一次,他与两名游击队员发现了鬼子“扫荡”,一边派人通知乡亲们撤离,一边阻击和引开敌人,三人一起将一名日军少佐射死,保护了乡亲。后来,大舅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光荣的八路军战士。
据母亲回忆,她12岁那年一个深秋的傍晚,正与姥姥、姥爷在院中给牲口切草,忽然看见有人骑着一匹大红马,穿着军装在大门口停下,叫了声:“二叔、二婶、留仙(母亲乳名),我回来了。”借着月光,姥姥、姥爷才看清是当兵9年的庆生回来了!后来,母亲逢人就唱姥姥、姥爷编的顺口溜:“月儿照、狗儿叫、庆生哥哥当兵回来了,骑着大红马、戴着平顶帽、腰里还挎着一个盒子包。”抗日战争胜利后,大舅父又投身到解放全中国的洪流中。他随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在黄泛区的泥沼中蹚出通路,在汝河岸边的激战中突破防线。淮海战役的双堆集战场上,他所在的战壕前落下敌机投下的炸弹,万幸是颗哑弹,死里逃生后他立刻组织战友加固工事,继续战斗。渡江战役中,他化装成渔民在江面侦察敌情,为大军渡江绘制了详细的水文与布防图。
大舅父多次负伤,转业回乡后,亲人们看着他身上的伤疤眼泪直流。从抗日战场到解放前线,大舅父始终满怀对党的忠诚、对祖国的热爱。他在烽火中淬炼的品格、不畏牺牲的勇气、心系群众的情怀、矢志不渝的信念,也早已融入家族血脉。三表哥继承他的遗志参军报国,正是这种精神的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