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清风检语”激活“一池春水”
2025-09-16 09:51:00  来源:检察日报

  8月19日,在湖北省丹江口市检察院“清风检语·读书班”上,该院检察官助理盛思媛(右三)分享了《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实务》的读书心得。

  暮色四合,丹江口水库波光粼粼。湖北省丹江口市检察院的丹检书屋内灯光格外明亮,30余名青年干警正围绕一起新型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展开热烈讨论。这是“清风检语·微课堂”的一幕,也是该院青年干警成长的一个缩影。

  2022年10月,丹江口市检察院确立了以青年干警为主体的“清风检语”青年文化品牌。品牌取自“清风吹拂,检言法语”之意,“清风”象征清廉的检察风气,“检语”代表专业的法律素养,二者交融,旨在培育德才兼备的新时代检察人才。

  微课堂里走出“办案能手”

  “我们不仅要办好案件,更要培养好人。”丹江口市检察院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张星表示,“清风检语”品牌致力于为青年干警打造一条成长“快车道”,通过创新活动形式、完善培养机制,让青年干警在学习中锤炼技巧、在实战中增强本领。

  品牌创建以来,“清风检语·读书班”“清风检语·微课堂”“清风检语·成长分享会”等活动如火如荼地开展。青年干警在这里分享办案心得、研讨法律难点、交流学习体会,形成了浓厚的学术氛围和积极的干事风气。

  “我永远记得张师傅拿到追回的运费时向我投来的感激的目光。”微课堂上,青年检察官贺雪松正在讲述她办理的一起横跨四省、涉案186万元的货运诈骗案。

  “这个案子最棘手的点在哪里?”一名新入职的检察官助理举手发问。

  “犯罪嫌疑人分布四省,用的都是虚拟身份,就像在迷雾中找路。”贺雪松回忆,她们依托侦查监督与协作配合办公室依法介入,引导公安机关通过逐条分析对比,从20G的聊天记录中锁定了诈骗团伙负责人邹某某留下的活动痕迹。发现邹某某等人利用一家注册在郊区的空壳货运公司,在公司既没有具有驾驶资质的货车司机,名下也无登记货车的情况下,竟在半年内“完成”177单跨省运输。

  诈骗团伙在货运平台上同时注册“虚拟司机”和“虚假货主”账号,上演“左手倒右手”的双簧戏。当真实司机完成运输后,“虚拟司机”立即发起运费申领,利用平台结算漏洞实施“双向收割”。

  “犯罪嫌疑人利用网络物流,撮合平台与被害司机形成了形式上的电子合同关系,但该行为兼具合同诈骗与电信网络诈骗双重性质,其非法占有货运司机劳务费用,且系通过网络、电话等方式针对不特定对象实施,符合电信网络诈骗构成要件。”贺雪松向大家解释了该案的定性。

  今年3月16日,邹某某等26人诈骗团伙经丹江口市检察院提起公诉,被法院以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十三年到一年不等。

  “清风检语”品牌创建三年来,丹江口市检察院的青年干警在这个平台上快速成长。数据显示,该院青年干警参与办理的案件数量同比增长35%,办案质效显著提升。

  “清风检语”孵化出普法品牌

  8月26日,丹江口市习家店镇小学的礼堂里座无虚席。检察官助理盛思媛站在讲台上,为学生们讲授法治课:“同学们,我们要学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还要明白法律的底线在哪里……”话音刚落,台下就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这是盛思媛本月第三场法治进校园活动。该院依托“清风检语”品牌,成立“阳光未来·检丹爱”宣讲团。

  法治课上,盛思媛给同学们讲起了自己参与办理的一起未成年人盗窃案。

  2024年12月底至今年1月25日,17岁的小强(化名)先后多次伙同同龄的小伟(化名)等人,在某商店实施盗窃。作案过程中,小强主要负责吸引店主注意力,小伟直接参与拿烟,盗窃香烟价值共计4000余元,两人分别分得赃款840元及825元。今年1月27日,被害人向公安机关报案。案发后,两人积极退赔。5月13日,小强、小伟又分别向被害人赔偿500元损失,被害人出具书面谅解书。8月15日,法院以盗窃罪判处小强拘役五个月,缓刑八个月;小伟被判处拘役六个月,缓刑十个月,各并处罚金。

  “第一次见到小强时,他低着头,手指绞着衣角。”盛思媛回忆道,“调查发现这个孩子父母离异且常年在外打工,辍学后在社会上游荡。针对这种情况,案子不能简单一诉了之。”

  盛思媛告诉同学们,针对这两人的案件,该院启动了多学科研讨机制。心理咨询师评估发现小强存在明显的自卑情绪和社交焦虑;社工调查显示其缺乏家庭关爱和正确引导;教育专家建议应该帮助其重拾学习信心。

  “我们为两人制定了帮教方案,通过每周参加公益劳动、接受心理疏导、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同时定期进行回访考察,确保两人的生活回到正轨。”法治课上,盛思媛说道,未检工作不仅要依法办案,更要用心用情。“每个孩子背后都是一个家庭,每起案件都关系到一个人的一生。我们要做的不是简单地定罪量刑,而是帮助他们迷途知返。”

  夕阳西下,又一场法治课结束了。盛思媛收拾着讲义,几个学生围过来咨询法律问题。她耐心解答着,脸上洋溢着温暖的笑容。从办案一线到育人讲台,这正是新时代青年检察干警的成长之路,也是“清风检语”品牌育人成效的最好见证。

  在分享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成长路径

  “通过这个案件,我真正理解了公益诉讼的价值——它不仅是法律监督,更是对社会公共利益的守护。”在丹江口市检察院最新一期“清风检语·成长分享会”上,该院生态检察办公室副主任刘永锋正向同事们分享着办理一起洗车行业污水治理案件的心得体会。

  今年4月3日,该院针对洗车行业排污风险隐患展开专项监督。“调查初期,我们遇到不少困难。”在分享会上,刘永锋回忆道,调查发现部分乡镇存在洗车污水、泥沙直排在公路上,且洗车行未办理排污许可证的问题。“我们调取了全市140余家依法登记的洗车行信息,并对库区乡镇洗车行业进行了全面核查,发现部分洗车行的污水直接排入雨水管网。洗车污水、泥沙未经过污水管道的过滤,通过雨水管网直接排入河流,不仅影响市容市貌,且污染河流,影响公共利益。”

  4月16日,该院依法向住建部门和相关乡镇政府制发检察建议及磋商函,建议其全面排查,将洗车服务行业洗车污水纳入污水管网。同时,严格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开展洗车行业水污染防治及水环境保护工作,采取合适方式方法,督促辖区洗车行业严格执行雨污分流规定。

  “从线索发现到调查取证,从法律适用到文书制作,这个案件让我们得到了全面锻炼。”刘永锋介绍,案件办理过程中,该院立足自行研发的“数智护水”法律监督模型建立数据库,创新运用数字检察技术,大大提高了工作质效,为后续常态化监管探索了技术路径。同时,创建“涉市场主体减污扩绿检察公益诉讼专项监督”工作台账,入选湖北省优化营商环境重点领域改革事项。“这不仅是办案,更是在实践中创新。”

  如今,涉案洗车行已全部整改完毕,新纳入雨污分流管网的洗车行7个,维修、新建污水沉淀池15个,改造排水管网8公里。

  从传统调查到数字赋能办案,刘永锋的经历正是新时代检察官成长的缩影。清风化雨,润物细无声。这样的分享与传承,正是“清风检语”品牌的精髓所在。

  “在这里,每个人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成长路径,‘清风检语’让清风常拂、检语常新。”丹江口市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吴弘杰表示,该院将持续深化品牌建设,通过“办案—研讨—提升—再办案”的良性循环,让青年干警在实践中成长,在成长中反哺实践,形成一个育人育己的成长闭环。

  编辑:俞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