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江阴退休教师耐心帮教折翼少年回正途
2016-12-09 16:18:00  来源:

   1941年出生的蒋士凡是云亭实验小学退休教师。2008年,江阴市检察院成立了全国首家涉罪未成年人关爱教育基地,退休后的蒋士凡老师一直担任基地辅导员。9年来,他一共帮教了百余名失足少年,先后被评为全国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江苏省创造零犯罪社区先进工作者、2016年荣获江阴市第三届“江阴十佳好人”荣誉称号。

  伴随着对蒋老师的采访,也让我们重温了江阴市检察院涉罪未成年人观护帮教工作站走过的发展之路。

  在青春的岔路口扶一把

  “这是小钟,他是基地挂牌成立后入驻的第一个学员,我对他印象很深刻,前几年他结婚还特地把喜讯告诉了我和当时办案的检察官。”蒋老师指着一张不甚清晰的照片说。

  2008年7月23日,当时不满17周岁的小钟在出租房内,受他人指使帮忙轮流看管陈某达30多小时。户籍地远在福建的小钟因涉嫌非法拘禁罪于同月26日被江阴市公安局刑事拘留。当年的办案检察官赵宇峰见到娃娃脸的小钟略显清瘦,与成年人相比,多了些懵懂和不知所措。

  彼时对于涉罪外来未成年人因为没有固定住所、工作单位,没有能力提供保证人或保证金,往往适用逮捕措施,一捕了之,关押在看守所。常年办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赵检察官对此深有感触,一直在四处奔走特别想为这些在青春岔路口迷失方向的孩子做些什么。幸运的是,经过2年奔波,由江阴市检察院牵头的《关于建立关爱教育基地平等保护涉罪外来未成年人取保候审权利的工作意见(试行)》刚刚会签,和东发管件制造有限公司也已谈妥,由该公司提供取保候审的场所。小钟成了入驻关爱教育基地的第一位对象,自然也成了蒋老师担任工作站辅导员后的第一位学生。

  刚刚成立的基地在如何对待小钟这样的对象上展开了慢慢摸索,除了为小钟提供食宿,检察官还释明法律,打消小钟心中对未来的不确定,拥有多年教育经验的蒋老师坚信爱能够融化失足少年内心的坚冰,还想方设法在基地营造出家的氛围。没有足够的换洗衣物,蒋老师带着他购买,中秋想家,蒋老师用自己的手机给小钟父母打电话,蒋老师的老伴还带着月饼、汤圆和小钟一起过中秋,蒋老师还带小钟去学校观看同龄孩子在学校的班队主题活动、去革命烈士纪念馆寻找同龄烈士写感想等活动……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基地住了67天后,被相对不起诉的小钟让所有关心他的人都惊艳于他的成长,越来越有礼貌、越来越有自信。小钟成长和进步让赵检察官和蒋老师相信自己做对了,这一做就做到了现在,而且越做越好,也得到了更多人、更多部门的支持。

  给年轻的未来以成长的可能

  蒋老师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每一株幼苗,都有可能长成参天大树,我们要像园丁一样,让每一株长歪的幼苗也能够享受阳光雨露的滋润。”随着经验的积累,蒋老师越发觉得因材施教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很多未成年人犯罪是因为没有一技之长,于是向检察官建议能否通过司法机关、政府的资源让涉罪未成年人学习养活自己的本领,获得一技之长。这个建议与江阴市检察院未检科检察官们的想法不谋而合。

  自2013年开始,工作站开始尝试和江阴商校、职业高中、中船澄西高级技工学校等合作,免费为涉罪未成年人提供技术培训。

  17岁的小李来江阴市寻友无果,无家可归又身无分文的他抢劫抢得了80余元。该案移送审查起诉后,承办检察官综合考虑小李是初犯以及取得被害人谅解等情节,对他作出附条件不起诉决定,小李入驻工作站后,检察官帮他联系了中船澄西技校免费学习电工技术。

  在学习期间,蒋老师每天去学校看望小李,帮性格内向的他和学校老师沟通,以自己的教育经验和人生智慧为小李的未来出谋划策。学习结束后,检察官联系了江阴市人社局,让小李参加了初级技工考试,小李顺利拿到初级技工证书。小李在考察期满、被相对不起诉后,回到四川老家顺利成为一名电工。

  自食其力后的小李这样感恩蒋老师:“他比我父母还愿意和我说话,愿意听我讲心里想什么。”蒋老师也这样对检察官说小李:“他以前很内向,不太会和别人沟通,对未来也很迷茫,在有了一技之长后,对未来更有信心,这样不管他以后做什么,我都很放心。”

  编辑:jcw_wxj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