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身边的榜样】张建平:一名如柽柳般的援藏人
2021-04-15 09:14:00  来源:江阴市人民检察院

  有一种植物叫柽柳,

  他们不像大树,

  用挺拔的身躯展示自己的价值,

  也不像花朵,

  用沁人的芬芳吸引人们的观赏。

  他们坚守在盐土、沙漠地区,

  用一丝丝绿色点缀荒漠。

  张建平就如这柽柳,

  默默地守护,细细地生活,暖暖地感恩。

  “服从指令就是我的使命!”

  3月底,当得知张建平去援藏的消息时,很多同事感到惊讶,接着会问一句“他年龄这么大了,还符合条件吗?”“是的,差一点就不符合了”,张建平是1972年出生的,属鼠,还有一年就满50周岁了,他赶上了援藏的末班车。

  当领导找他谈话,告知他江苏检察刑事执行条线需要3名援藏干部,援藏时间是今年3月底到年底时,张建平马上想起几年前带女儿去稻城亚丁的场面,因自身严重高原反应,整个人反复头痛、胸闷,整天都很不舒服,至今回想起仍然心有余悸。此刻,他犹豫了。

  晚上下班回家,张建平和妻子说起这事,妻子感觉到他在犹豫,就让他再考虑一下,妻子表示最后无论他做什么决定,都会尊重并且支持。

  近年来,江阴市检察院的刑事执行检察工作一直走在无锡前列,各项工作做得比较扎实,既有经验也有创新,张建平是刑执条线的一名资深检察官,不但业务能力强,政治、思想和纪律作风也绝对过硬,个人连续多年被评为优秀公务员。

  张建平内心十分清楚,他是院里唯一符合条件也是最适合去援藏的干警,这是一份突然降落到他身上的职责和使命,作为个人,虽然有困难,但此时应有奉献精神,应以大局为重,有责任把江苏刑执检察工作中好的做法以及多年积累的工作经验带到西藏去。

  深思熟虑以后,第二天一上班,张建平就表示他服从组织安排,愿意去援藏。

  出发前,他仅拿了一只中等大小的旅行箱,头上多了一顶鸭舌帽,张建平一直很简朴,除了制服,他自己的衣服件数不会超过一只手,但没想到出门也如此简单。他的妻女都过来送他,他简单地关照几句就上车了,似乎只是出差几天的样子。

  张建平出发前的照片

  坚守——幸福的味道

  记得多年前,同事薛欢欢写过一篇关于张建平的文章,名为《坚守——幸福的味道》。文章中,她写了张建平工作中的三个数据,不到1平方的旧办公桌、1000个矫正对象、10年的坚守。

  如今,这三个数字都有了变化,不变的是他对这份工作的坚守。

  当年那间破旧的办公室变成了一幢集办公室、监控室、会议室、休息室、运动室、阅览室、文印室和档案室于一体的刑事执行检察大楼,内部办公环境有了一个质的飞跃,“一体四翼”立体化的刑事执行检察监督信息网络平台也早已建成,实现了动态数据即时共享,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期间,驻看守所检察室被高检院评为“一级规范化检察室”。

  随着监所检察业务的日益增多,沿用多年的“监所检察”也已更名为“刑事执行检察”。张建平也更加忙碌了,除了对全市社区矫正人员开展日常监督工作外,他还要时不时地承担多个专项监督工作,仅去年,他就参加了财产执行专项监督、“减假暂”专项监督,还连续几次被抽调出去开展监狱巡回检察工作。

  同时,还要经常研究解决调研中发现的问题,比如走访中发现涉民营企业社区矫正对象存在因生产经营需要外出请假难的问题后,经多方协调,推动了《江阴市涉民营企业社区矫正对象外出管理规定(试行)》 的及时出台,涉企外出请假获批人数从2020年上半年的9名上升至今年3月底的180名,有效保障了民营企业的健康发展。

  铁打的兵

  都说“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张建平却让自己变成了“铁打的兵”。在江阴,只要做过社区矫正的同行,都熟悉张建平,大家常会说要想熟悉社区矫正工作,就去“张建平工作室”。18年来,他像一颗螺丝钉,既没有松动更没有生锈,他用自己极度的耐心和细心,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紧紧地拧在刑执检察的工作岗位上,没有豪言壮语,没有闪闪发光,只是默默地维护着刑事司法最后一公里的公平正义。

  2003年,张建平服从组织安排,到当时工作条件最艰苦的监所检察科工作,如今,他依然秉持“哪里需要去哪里”的螺丝钉精神,再次服从组织安排,带着一份信任和嘱托,义无反顾地踏上了援藏的征途。

  在那里,雄鹰见证蓝天的高远,雪山彰显大地的壮阔,他必将江苏检察刑事执行检察工作中的新理念好做法带给西藏检察。

  张建平,江阴市检察院一名最普通的共产党员,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献出了一份特殊的礼物。

  编辑:俞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