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填报志愿前,我本想学考古,但是父母担心我吃不了那份苦,建议我选别的专业。我思前想后纠结了一番,最终填了政法学校,选择了刑事科学与技术专业——这个与考古学一样,旨在追根溯源、探究真相的学科。于是,我回归初心,重拾梦想,在检验鉴定领域开始了一场自我征程。
初入“法门”,感悟实践真知
2011年的秋天,满载着大学四年收获,怀揣着对未来人生的憧憬与向往,我踏入检察院的大门,从此与法律、与司法鉴定结下不解之缘。在技术处,我遇见了我的恩师——张遥,一位学识渊博、公道正派、严谨务实的文检专家。在张老师的精心指导和点拨下,经过五年的实践积累,我逐渐褪去“学院派”的稚嫩与懵懂,从一名学徒慢慢成长为技术办案的行家里手。五年来,共参与办理检验鉴定案件424件,出具鉴定意见书406份,年办案量位居全省检察机关同专业前列。这些案件中,有一起借款纠纷案让我印象非常深刻,它彻底改变了我对鉴定程序重要性的看法。这起案件需要对涉案借条上张某的签名进行鉴定,张老师让我先看,出个初步意见。拿到借条后,我便全身心投入比对检验中。经过一番严密分析,我认为借条上的签名与张某本人签名,无论从一般特征还是细节特征上看都非常符合,便确定借条上的签名肯定是张某书写的。我自信满满地将自己的初步意见向张老师汇报,老师笑笑说:“结果没错,但是,前提错了。你再放大后仔细瞧瞧,特别是借条背面。”我一脸疑惑,按照张老师的建议,将借条放在文检仪下放大观察,赫然发现借条正面所有文字,包括底纹格线均由彩色墨粉点组成,借条背面的“NO. Date”位置还印反了。我这才明白,这张借条是伪造的。我没有依照程序先对借条是否为原件进行判断,而是直接奔着签名鉴定去了,想走捷径却错得彻底。
好的老师,都是“润物细无声”。张老师传授于我的不仅是专业知识、办案技巧,更是将“司法为民”的种子播撒在我的心中。张老师教导我始终坚持“科学、客观、公正”的鉴定原则,不论是普通的申诉案件还是重大的职务犯罪案件,也不论涉案金额多少、案件多么复杂敏感,要在每一个案件里都保持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特别是对待事关弱势群体的案件,更要仔细审查,全面、客观评判,不放过任何疑点,不错过任何细节,直至得出准确鉴定结论。“身为司法最后一道防线,如果我们都不用心尽力,他们还能依靠谁呢?”这句话深深地震撼了我,从此成为我潜藏的力量之源,让我能够秉持初心,坚定前行。
持续精进,谱写独立新篇
2016年初,我取得鉴定人资格。三年来,我不断加强学习,加快实践经验积累,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规范办案,更加注重疑难案件和新型案件的办理,希望自己在独立办案的道路上行稳致远。2017年至今,我累积办理百余件委托案件,出具的92份鉴定意见书被办案部门采纳,成功打击虚假诉讼11起,发出检察建议23件,提请抗诉6件。案件办理不是一帆风顺的,有时仅仅在某一个点上,就需要耗费大量时间与精力。在办理程某申诉案中,针对送检样本不符合比对条件的情况,我与承办检察官多次沟通、通力协作,不但多方面收集申诉人平时样本,还数次实地采集其实验样本,反复筛查、挑选和再补充已采集的样本。历时三个月,终于收集到足够多的适格样本,成功受理该案。通过鉴定,认定可疑签名非申诉人书写,出具的鉴定意见为案件抗诉提供关键证据。
作为无锡文检主力,我还参与办理了一批具有影响力的疑难复杂案件,如吴某某申诉案中,吴某某否认涉案借条上的签名为其本人书写。受理该案后,我在预检时发现借条上至少存在两种不同书写风格的笔迹,而检材内容简单,部分单字笔画少、结构单一,检验技术难度较大。针对以上检验难点,我没有拘泥于委托要求,而是从整体分析入手,借助科学仪器,发现检材添加疑点,针对疑点,有的放矢收集补充样本。比对中,以正常笔迹特征为立足点,准确区分低水平书写与摹仿笔迹特征,得出鉴定意见。面对客观、科学的文检证据,吴某某最终说出实情:其与严某之间确有借款事实,因自己文化水平低,书写能力有限,只书写了借条开头的几个字和落款处的签名,借条上其它内容为严某代理人周某代为书写。吴某某的陈述与文检鉴定意见完全吻合。该份笔迹鉴定意见不但为案情调查指明方向,更为全案卷宗梳理提供有力技术力量,该案的成功办理受到上级部门和办案部门的高度评价。
坚持不懈,淬炼过硬本领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司法体制改革、监察体制改革的纵深推进,检察技术工作面临转型发展,文检工作更需展望未来,在延续传统优势的基础上实现突破。要做到突破和创新,光凭经验是不够的,面对新类型案件和未知领域,需要加快知识更新,不断优化知识结构,切实改进工作思路,提高学习成果转化率。我坚持参加省院、高检院组织的专业培训,努力用新知识、新理念、新思想提升解决疑难复杂问题的能力和水平,同时,加强理论与实务研究,撰写的《双胞胎借条谜案》、《谁动了我的签名?》、《浑水摸鱼 难逃法网》等多篇典型案例被最高检和省院录用。办理的曹某某申诉案例,针对检材中可疑签名出现的弯曲、抖动等异常痕迹,重点从大笔画的写法、明显的笔画搭配、细微笔画的起收笔、转折形态等方面展开深入分析,在比对过程中逐步厘清摹仿笔迹与老年人笔迹特征异同点,相关研究成果为今后解决同类型案件提供了有益参照。
此外,积极参加岗位练兵与盲测检验,充分锤炼专业技能,增强岗位综合素质,提高出庭答辩能力。在2016年省院举办的“全省法医、文检、司法会计岗位练兵与鉴定人出庭竞赛”中,荣获“标兵”称号。在公安部、司法部能力验证活动中,连续四年获得司法部能力验证“满意”评价。2016年荣立“个人三等功”、2018年荣获“无锡检察机关人才建设工作优秀人才奖”。
回望从检八年路,路上有成功的喜悦,有失落的悲伤,有无言的寂寞,更有淡淡的踌躇,但不管心中有多少情绪,我始终紧握拳头、坚定步伐,从未放弃过“成为一名优秀鉴定人”的梦想。
初心不改,逐梦前行,我将继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