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
报告显示,五年来,各级政府组织电信企业对3亿多未实名的老用户进行补登记。针对侵犯用户个人信息犯罪,公安机关近两年侦破相关案件3700余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1万余名;2014年至2017年9月,全国法院审理利用网络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案件1529件。
报告指出,目前用户个人信息保护工作形势严峻。检查组委托专业机构开展的“万人调查报告”显示,49.6%的受访者曾遇到过度收集用户信息现象,61.2%的人遇到过有关企业利用优势地位强制收集、使用用户信息的“霸王条款”。检查发现,有的互联网公司和公共服务部门存储了大量公民个人信息,但安防技术严重滞后;一些单位内控制度不完善或不落实,少数“内鬼”铤而走险,致使用户信息大量泄露;当前在一些地方,利用网络非法采集、窃取、贩卖和利用用户信息已形成黑色产业链。从近期破获的案件看,用户信息泄露呈渠道多、违法成本低、追查难度大等特点,因用户信息泄露引发的“精准诈骗”案件增多。
执法检查组建议进一步加大用户个人信息保护力度:加快个人信息保护法立法进程;加强安全防护,推动数据防窃密、防篡改、防泄露等安全技术研发部署;研究用户实名制范围方式,改进实名信息采集方式、减少实名信息采集内容;加大监督检查力度,督促网络运营和公共服务单位严格依法收集用户信息,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有效降低“内鬼”窃密风险;公安机关要加大对网络攻击、网络诈骗、网络有害信息等违法犯罪活动打击力度,切断网络犯罪利益链条,持续形成高压态势;完善投诉受理机制等。
据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