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警惕边缘违法行为
2017-12-27 15:46:00  来源:检察日报

  如果我们用心观察就会发现,这个世界既是多彩的,又是谱系化的,同一类事物组成一个谱系,犹如光谱。距离中心较近的事物更为典型,因而在感官上更容易被识别;距离中心较远的事物则不典型,因而不那么容易被识别。而处于两个相邻谱系之间的边缘地带的事物,则似乎属于、又不属于某个谱系。这一特性,反映了世界的多面性和复杂性。

  观察社会上存在的各种人类行为,可以知道,它们也是呈谱系化分布的。其中一类行为是法律所容许的(我们称之为合法行为);另一类行为则是法律所禁止的(我们称之为非法行为)。但是在典型的合法行为与非法行为之间,存在一个中间地带,其行为究竟是合法的还是非法的,并不容易判别。恰恰是这类行为,给执法和司法带来了挑战。一些“精明”的人则利用了这一点,游走于法律的边缘,他们以貌似合法的行为,实施违法之事,谋取不法利益,最终往往还能成功地逍遥于法外,逃脱法律的制裁。如果容许这类行为存在,则会直接影响人们对法律的信心和信仰,因而是法治的大敌。 

  近日看到一篇网文,作者自称曾供职于一家知名服装品牌的连锁加盟公司,因为良心发现,主动自揭所谓连锁加盟背后的骗局黑幕:虚构一个品牌,号称国际知名连锁机构,工厂在广东,北京为招商总部。然后在各大媒体、网站发布招商信息,吸引客户加盟。实际上,公司旗下并无实体工厂,其装修的样板店中摆放的高端时尚服装都是从市场上采购而来,撕掉原品牌标签后,换上自己的标签。一旦有客户上钩,招商主管则极力对其进行洗脑,引诱客户交纳加盟费(一般为6万元左右)。在签署合同、收取加盟费后,公司则低价从服装批发市场采购一些式样老旧、质量低劣的服装发给客户。客户发现上当后,想退回加盟费已经不可能了。报案?会被告知:这属于合同纠纷,很难立案;打官司索赔?公司设计的格式化合同很难让客户有空子可钻。何况客户大多是外地农村的小本经营者,在北京人生地不熟,又无相应法律知识,根本打不起一场法律消耗战;到公司闹事?公司雇用的一帮地痞就是用来对付闹事者的。所以那些受骗的客户一般都选择自吞苦果。也就是说,这类以欺骗为营生的公司早就为自己在法律之内及之外设计好了一条安全的退路,从而基本可保万无一失。按作者的说法,这类所谓招商加盟公司在北京有一万多家,年均利润都在数千万元。 

  这种事其实见怪不怪,市场与欺骗存在着天然的孪生关系,后者就像前者的一道长长的黑影一样如影随形。传统经济学的核心信条是,自由市场制度就像一只“看不见的手”,但现在人们日益认识到,这只“看不见的手”已经变成了随时准备绊倒消费者的“看不见的脚”。美国两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乔治·阿克洛夫和罗伯特·席勒仔细研究了美国社会的市场行为后认为,市场在为我们带来福利的同时,也带来了灾难,其表现就是无处不在的欺骗。欺骗源于:一是市场存在的难以克服的信息不对称,一些“精明的”不法之徒很容易利用这种不对称构筑一个个利益陷阱;二是消费者存在的人性缺陷和非理性,使他们很容易掉进前者设计的陷阱(阿克洛夫和席勒称之为“钓愚”)。钓愚不仅让消费者损失惨重,也导致市场机制的失灵,并诱发系统性经济风险。 

  问题在于,面对各种欺骗(钓愚)行为,法律也经常会失灵。法律是单调的、灰色的、静态的,它一般只能针对典型的违法行为作出反应。而市场则是复杂的、多彩的、动态的,用一句流行语来说就是“套路很深”,因此一些不法的市场行为经常能蒙住“法律的眼”。招商加盟骗局其实并不算是一种高端复杂骗局,但由于它披上了一层合法外衣(公司经合法注册,加盟合同看起来也是合法的),于是可以轻松逃脱法律制裁。然而刺破它的伪装,这就是一种诈骗,关键是法律人应当炼就一双慧眼。(来源:检察日报)
  编辑:俞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