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第一关注”让乡村图书馆突破瓶颈
2018-01-29 11:57:00  来源:

  2008年以来,我担任了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和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传递民众心声,触摸社会温度,建言民生工程中现实需要与百姓期盼是一份责任。十年时间,我的第一份建言当属对全民阅读的持续关注。

  发现问题 

  在担任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期间,我因为担任政府副区长的工作关系,对乡村图书馆建设和发挥作用有着深刻的体会。当时,农村卫生院和农村教育已经普及,对基层教师和基层医务工作者的关注是社会热点,也是国家花了大量人力、物力解决的亮点。但是,对乡村图书馆的建立和使用,力度明显不够。在基层校园合并后,农村文化空间的生态明显受到影响,书本、音乐、活力在许多边远农村跟随孩子的远离而消失了。虽然乡村精神生活与图书阅读提到相应的位置得到重视,乡村图书配送达到前所未有的规模,但是,乡村图书馆的管理却在现实中成为新的问题。 

  当时,我工作的地方是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为保证这一建言的真实价值,结合自己教师和作家身份对阅读推广的认知,在50多个不同的点进行了调研。一是社区阅读点,图书管理人员欠缺非常明显;二是农村乡村图书室,面临图书管理者和陪伴阅读、引导阅读者极度欠缺的问题;三是乡村学校,不少教师就是阅读引导的最好资源,尤其是退休教师回归乡土,是乡村图书馆能开门的关键人物。但面临的依然是社会资源购买服务的路径不够畅通的现实瓶颈。 

  提出建议 

  针对现实工作发现的问题,我在全国人代会上提出为乡村图书馆配置专业化管理人员的建议,到担任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期间,又针对全民阅读、乡村阅读这一问题进行了系统建言:国家购买公共服务的力度要进一步加快、加大;全民阅读的管理和推广要通过社会资源进行整合。 

  之所以将阅读作为两届代表的第一建言,是因为这一问题引起的关注和解决进程非常温暖。2014年,针对加大乡村图书馆和全民阅读资源配置的建言,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原党组书记蒋建国到贵州专门就这一建议的答复进行沟通和交流,并对安顺有专业团队陪伴的民间阅读给予高度评价。与此同时,在全国人代会上,政府工作报告连续三年将书香社会与全民阅读列入报告中。2017年,全民阅读条例颁布实施。在此之前,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还专门到贵州安顺围绕乡村图书管理和安顺志愿者陪伴阅读进行调研。让人非常难忘。这反映了建言与国事推进的同步,说明它不是一个个人问题,是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关注的问题。作为代表,不仅仅是关注存在的问题而建言,对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战略,能运用自己的专业能力和上千名文艺志愿者一起探路,这本身就是意义。读书需要引导吗?安顺的阅读实践其实已经交付完整答案。在形成阅读习惯之前,需要养成吗?回答是肯定的。 

  安顺品牌 

  《人民日报》在2016年专题报道了安顺阅读。因为专业,所以高端,安顺阅读不仅仅关注人的精神生活,还以专业的手段将阅读激活的语言生成与表达进行融合,参与阅读的家庭因为孩子克服了学习障碍而成为阅读活动的最大支持者、参与者。在参与留守儿童的阅读活动中,关于生命与苦痛的话题被引入。鲁滨孙漂流记和居里夫人的故事在阅读沙龙分享,是抱怨、放弃还是努力,这是提出的问题。放弃希望,鲁滨孙能回到新世界吗?放弃奋斗目标,居里夫人能成为一代科学女王吗?校园里的营养餐是喂饱肚子的;住校生的一切起居都是国家温暖的体现,在爸爸和妈妈离开的时候,我们可以有另外的选择吗?进行乡村阅读陪伴的是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岩腊苗族乡的一所学校,一个国家级贫困乡,也是全国文艺志愿者进行支教活动的试点单位,艺术生活成为火炬,扩展了孩子们的视野,艺术的乐趣化解了部分学校存在的厌学问题,坚持阅读的孩子还参加足球队,在初中后的学校里释放了更多的正能量。城市中的阅读是以父母和孩子为组合进行交流和表达的,表达的过程就是智能化的训练过程。已经有数据统计表明,口语交流的词汇量仅仅是书面阅读词汇量的三分之一。 

  安顺阅读实践项目中,那些孩子成功考入大学后,家长们转身成为最好的阅读推广者。让阅读的意义在成长过程中被看见,这是阅读推广案例中具有普遍性的。两届代表,十年时间里持续关注一份建言,它与本职工作有关,它与代表履职有关,它与见证国家文化战略版图的丰富、科学、精准有关。 

编辑手记: 

  认识姚晓英是在2008年,那时她刚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她思路敏捷,语速快,说起话来妙语连珠,只要采访内容明确,采访完稿件也就基本成形了。记者间口口相传的这些采访经验,让她在每年全国两会上都被媒体“围追堵截”。身为贵州省安顺市文联副主席的姚晓英时间安排很密集,但是对记者的采访请求从来都是来者不拒。两会期间连续接待12波记者采访,而且采访主题大多是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文化资源开发,姚晓英笑着说:“这正说明了贵州文化软实力正成为媒体关注的热点。贵州文化因多元而‘贵’,宣传推介贵州文化,我义不容辞。” (来源:检察日报) 

  编辑:俞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