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亮踏进看守所的那一刻,他绝望极了:再也进不了校园,这辈子就这样毁了。极度悲观的,还有同案的5名不谙世事的少年。而当案件进入检察环节,他们的人生轨迹发生了转变:不捕与不诉,将他们从悬崖边拉了回来。此后,他们或考上大学,或回归社会。日前,在福建省平潭县检察院举行的不起诉宣告仪式上,被不予起诉的6名少年作出承诺:以案为镜,重新启程。
事情要从2016年8月13日说起。那天晚上,小亮的朋友被打,出于义气,他马上与对方约架,结果双方都来了一伙人,打斗中,1名少年被打成轻伤。案后查明,当晚参与者大多未满16岁,最小的是13岁的小学生。
随后,公安机关将小亮等6人以涉嫌聚众斗殴罪提请批准逮捕。案情不复杂,检察机关作出批准逮捕决定也很简单,但这则意味着他们的学业就此终止。
“6人如实供述罪行,与被害人达成赔偿协议,得到了谅解;其中4人还有投案自首情节。”分管未检工作的副检察长江莉说,就这个案子而言,拉一把,他们就能在校园继续读书学习。最终,检察官综合考量,作出不捕决定。
6名涉案少年被取保候审后,检察官立即开启了帮教工作。在其后的半年时间里,检察官蒋恒与同事们多次进行走访,对涉案少年的成长经历、性格特点、家庭情况等开展全面细致的调查。
蒋恒时常与这些孩子谈心交流,也经常致电老师和家长,希望能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尽量减少案件给他们带来的消极影响。终于,6名涉案的高三学生中,有4人考上大学,另2名没有继续求学的少年也找到了工作。
2017年底,案件移送到该院审查起诉。诉还是不诉?检察官继续考量:通过此前的考察帮教,他们能改好,可挽救,宁拉勿推。现在,他们正向好的方向发展,不把他们推向法庭,无痕回归社会,更有利于重塑一个全新的人生。
“未成年人犯罪,有悔罪表现,自动投案情节,从宽处理于法有据;无前科,初犯,在校生,可教可造之人,理应挽救;少捕慎诉,是办理涉罪未成年人的刑事政策,于情不悖。”经全面考量,平潭县检察院对6名少年作出不起诉决定。(来源:检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