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算计
2018-03-29 10:26:00  来源:

  近期,内蒙古赤峰市部分旗县区出现名为“亮剑扶贫”或“龙绥国际”的微信群组织。经初步调查,这些微信群自称国家精准扶贫民间组织,声称只要加入某官方“微信群”,支付百余元费用即有机会成为“扶贫对象”,享受“给房、给钱、给养老、给医疗、给工作”等好处。加入微信群有关推广项目的人,必须填写姓名、手机号、身份证号、银行卡号等信息,并缴纳办证费,最后还要签订保密责任书。这些微信群禁止公务员、对项目有质疑的人加入。警方表示,这类项目已通过微信朋友圈、微信群进行拉人式推广,紧跟当前扶贫政策,很有欺骗性。

  赤峰市公安局经侦支队根据有关线索,对有关情况进行调查发现,并不存在微信群里的“精准扶贫项目”,且其发展会员主要以无业人员、退休人员、老年人等群体为目标。综合有关情况研判,这些所谓“精准扶贫项目”属于不法分子利用国家扶贫政策,精心策划的诈骗活动,有关“承诺”极有可能是为进一步敛财放出的诱饵。警方提醒:上述微信群正处于发展会员阶段,大家切勿听信骗子编造的谎言,一旦发现违法犯罪线索,应及时向公安机关报告。 

  摘自327日新华网 

  国家精准扶贫民间组织?真可谓“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好在警方在骗局酝酿之初就发现苗头,及时向公众示警,再辅以较大的宣传力度,想来会有很多诈骗目标将因此逃过骗子的钓钩。但尽管如此,我相信只要这类“项目”搞起来,还是会有人中招。毕竟类似骗局已经多次发生,历久弥新仍能得到牺牲者献祭,早已说明一个问题:占便宜之心不死,则骗局不止。 

  可惜的是,占便宜之心似乎人皆有之。现代经济学提出理性人的概念,即每个市场主体追求的都是自身利益的最优化,为此他们既不会感情用事,也不会盲从,而是精于判断和算计。无数人千差万别的生活浓缩起来也不过是一本本收支账,小算盘啪啪响,将每种选择的成本运算出来以供决策。百余元费用就能换得方方面面的好处,简直是天上掉馅饼,岂有不捡之理。但在更“理性”的人看来,上这种当还是因为不会算计,因为没有计入风险成本。向不知根底的人购买这种不能即时兑现的承诺,必然存在不可测的风险。加入这一风险成本再来算计,百余元也并不便宜。 

  然而,如果被骗与否只取决于算计得够不够精,逻辑上便会导致一切以结果论。某甲被骗,是不会算计,换成某乙,如果真得了什么好处,那就是会过日子。相比这种虚无主义论调,我更愿意相信,很多人没有上当不是因为更会算计,而是根本不去算计。我更愿意抛开经济学的假设,仅从道德自律角度理解“占便宜之心”。不是人皆有此心,而是人人都该摒弃此心。不作非分之想,不贪不义之财,对蝇营狗苟得来的一切好处不屑一顾。有此操守,则不必算计,便能胜过世间一切算计。(来源:检察日报) 

  编辑:俞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