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大洲村炮楼
斑驳的墙体印证着岁月的痕迹,孤寂的古炮楼屹立在华侨古村落中……近日,一场炮楼下的检察联席会议在广东省四会市威整镇大洲村召开。
“大洲村的一砖一瓦是漂洋过海的乡亲们海外奋斗的勋章,我们要把这个‘根脉’守护好。”应邀参会的当地人大代表李忠提出了建议。
大洲村是远近闻名的华侨村,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保有大量青砖锅耳麻石巷广府民居建筑,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大洲村炮楼,吸引大批游客前来参观。然而,因多方面原因,如今的古炮楼及村内多处古建筑都出现了墙体裂痕、无人维护、门户缺失等情况。
今年初,四会市检察院收到群众反映的大洲村文物保护问题线索。该院第二检察部主任何树蓁赴现场勘查后发现,除了炮楼存在这些情况外,其他的一些文物建筑也不同程度存在年久失修、消防设备超期、私拉电线等问题。“修复古建筑关键是要保护好建筑本体的精神原貌,还原它应有的文化印记,这需要一套科学可行的修复方案。”何树蓁表示。
为解决这一难题,何树蓁在多次到大洲村了解情况的基础上,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文广旅体局相关工作人员来到大洲村炮楼下,开展一次现场“会诊”,以直观的现场体验,请大家出谋划策,征集“良方”。
与会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乡镇干部等详细了解了大洲村文物的日常管理维护情况,围绕如何修缮文物、消除损坏风险、推动大洲村140座文物保护工作进行深入交流,一致认为可以动员村中志愿者加入文物保护行列,成立古建筑文物保护基金会等。
“接下来检察机关将依法督促相关部门及时整修,以期尽早让古建筑重焕光彩。”何树蓁表示。随后,四会市检察院及时向相关单位和部门制发了检察建议,修复工作正在积极推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