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时节,借最高检影视中心成立20周年的契机,参加“新时代检察影视文化精品创作”座谈会,作为曾经在检察系统工作过二十多年的老兵,同时也是检察文化建设、检察影视发展的见证者和参与者,我感慨良多。
最高检把检察题材影视作品的创作,作为高举旗帜,增强文化自信、检察自信、传播法治理念、弘扬法治精神,凝聚人心、展示形象,建设过硬检察队伍的重要措施来抓。这些年来,打造了一批如《人民的名义》《巡回检察组》《国家公诉》《第二十条》等佳作,上座率、点击量、收看率高,影响广泛,产生强烈的社会反响。当前,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检察事业处在历史最好发展时期,在全面推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中,检察机关地位越来越突出,作用越来越重要。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呼唤更多检察题材影视作品问世,反映更加生动鲜活的检察工作,在这里,我提几点建议:
坚持正确方向。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学思践悟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法治思想,加强最高检党组对包括影视创作在内的检察文化建设的领导。
坚持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通过检察影视作品的创作,增强文化自信、法治自信,弘扬法治精神,培育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让法治精神、法治意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立足检察职责,传播法治声音,讲好法律监督的故事。
坚持立足实践,创造接地气的高质量检察影视剧,这是影视创作的基础。
坚持社会效益优先,做到政治效果、社会效果与法律效果的有机统一。
坚持高端性与普及性并重。这些年来,我们创作了不少重磅影视产品,但这只是检察影视创作的一部分。仅靠几部“大片”是不够的,同样重要的是,要履行“谁执法谁普法”的责任,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作品形式,包括影视专栏、微电影、微视频、微动漫等,阐释法律要义,弘扬公平正义,把法律送到群众身边,让法治精神走入群众心里,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法治宣传教育供给的期待。推动进一步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化解矛盾用法的良好氛围和自觉风尚。
坚持加强和相关部门的配合协作。参加座谈的既有行业主管部门的同志,也有名编剧、名导演,一部好作品是各方协同发力的结晶,离开任何一个都不行。
坚持把好每一道关口,防范风险。影视创作涉及采风、演职人员的挑选、出片的审改等,每一个环节都很重要。一些作品在播出过程中可能会面临舆情风险考验,对于可能引发的舆情风险要心中有底,做到有的放矢。
最后,希望最高检影视中心守正创新、继往开来,创作更多的受人民群众欢迎的检察题材影视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