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障人士最需要的,是不需要他人抬、抱就能顺利通行的无障碍服务。这是正当要求,也是合理需求。
10月25日,歌手郑智化在微博发文,吐槽自己在深圳机场“连滚带爬”登机的遭遇,引发网友热议。深圳机场随即回应,对给其带来的不便表达歉意,当晚又发布情况说明,表示将针对登机保障存在的不足,进一步完善轮椅旅客服务保障流程和措施。27日下午,郑智化发微博致歉,表示“连滚带爬的用词,是我登机过程不顺,一时气愤的遣词”,希望大家多关注少数群体利益,而不是其个人感受。
可以看出,在这起事件上,深圳机场反应很迅速,态度也很诚恳。根据深圳机场的情况说明和相关视频,登机车与飞机舱门之间20公分的高度差是为了安全必须留出的距离,而郑智化当时是在2名工作人员协助下安全进入客舱。也就是说,情况并没有郑智化说的那么“惨”。为此,不少网友为深圳机场叫屈,认为郑智化“夸大其词”。
换位思考一下,郑智化的吐槽或许是当时情境下带有个人情绪的非理性表达,却也真实反映出一些问题。虽然机场极力用体贴的服务弥补,但对残障人士来说,不方便确实存在。在普通人看来,20公分的高度差不算什么,但横在残障人士面前,就可能是难以逾越的鸿沟。自行操作无法通过的路,不能像普通人一样顺利通过,对残障人士来说就称不上“无障碍”,更谈不上“友好”。
从法律层面来看,机场等公共服务场所为残障人士提供无障碍服务属于法定义务,而非额外施加的情分。无障碍环境建设法明确,交通运输设施和公共交通运输工具的运营单位应为残疾人、老年人设置无障碍服务窗口、专用等候区域、绿色通道和优先坐席,提供辅助器具、咨询引导、字幕报站、语音提示、预约定制等无障碍服务。2015年发布的《残疾人航空运输管理办法》规定得更详细:“承运人、机场和机场地面服务代理人应尽可能安排具备乘机条件的残疾人使用廊桥登离机,并提供相应协助;在不能提供廊桥的情况下,应提供登离机协助。登离机协助包括按需要向具备乘机条件的残疾人提供服务人员、普通轮椅、机上专用窄型轮椅、客机梯、升降设备等。”结合法律规定反观此次事件,机场的无障碍服务的确还有进一步优化的空间。这并非苛责,而是公众对于社会公共服务逐步优化的期待。
我们需要明确一个原则——残障人士最需要的,是不需要他人抬、抱就能顺利通行的无障碍服务。这是正当要求,也是合理需求。同为残障人士的歌手李琛就留言称,自己也曾被“抬着上飞机”,过程尴尬且危险。
抛开事件本身,我们更应该思考如何把对残障人士的权益保护落到实处,让无障碍服务显出实效。这不仅仅需要硬件保障的升级,更需要服务理念的进阶,特别是真正站在残障人士角度思考的人文关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