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江苏省无锡市历经数年来改革转型期的阵痛,经济运行全面企稳回升向好,16个主要指标中有7个增速高于江苏全省平均水平,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加幅度达15.8%,创2012年以来新高,增加值增长8.2%,在近九年来首次位居苏南第一位,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和7.9%,法治建设、平安建设取得新进展,社会安全感位居全省第一,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
经济发展是一项全局工作,有赖于各种资源、力量的有效整合和对发展理念的不断探索完善,其间必然面临一个个棘手的难题。如何妥善化解难题并取得发展实效?无锡市的答案是,推动法治与发展深度融合。
无锡市在推动法治与发展深度融合方面有何“灵丹妙药”?《法制日报》记者进行了探访。
处置企业破产
善用法治方式处理复杂经济问题
大型企业破产,在一些地方领导甚至司法人员的习惯思维中,地方政府主导始终优先于市场自行消化,以至于地方政府要么缺位、错位,要么不知如何面对,采取拖、等、靠的消极方式,反而让濒临破产企业失去更多再生的机会。
2012年起,无锡市下辖的宜兴市一批知名大型企业因资不抵债进入破产程序,并在2014年后逐步增多,仅2016年宜兴市法院受理破产案件就达17件,其中甚至有行业龙头企业、高新企业和纳税大户。严峻的形势一度波及到经济稳定、吸引投资和技术人才引进、群众生计、社会稳定等各方面。
“法院在审理中发现,一些企业突然出现资金链断裂,导致被申请破产,实际上,这些企业尚具备‘造血’功能;而另外一些企业大多在法院有执行案件,债权人迫于预期无法实现自身债权的担忧,把申请破产作为制约手段,为了在执行中获得更多分配。如果能善用司法方式,采取更为灵活机动的策略,完全可以将这些矛盾减低到最小限度。”宜兴法院院长助理陈国斌说。
破产衍生诉讼逐渐增多,涉及主体多,影响范围大,又普遍存在事实难以查明、审判风险较高、法律规定不足等障碍,尤其是涉及大量企业职工、购房者、普通债权人等群体的利益,一旦处理不当,极易引发群体性事件,这些都是地方政府和法院不得不面对的重大考验。
“我们受理的所有破产案件的职工工资都得到了全额清偿,这是平稳过渡的关键。”陈国斌介绍,为了实现“腾笼换鸟”,推动各种要素资源尽快释放,逐步实现市场出清和企业提档升级,在宜兴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法院并不是“单打独斗”,而是和相关部门、企业属地乡镇政府形成了合力。
据了解,宜兴市为此建立了“政府牵头、部门联动、法院主导、属地负责”十六字破产工作指导方针,组建了破产领导机构及负责地区破产工作的统筹协调机构,主动引导形成行政权力边界意识,树立破产服务经济结构调整理念,激发属地政府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处置“僵尸”企业工作的积极性。
2016年9月,宜兴法院裁定受理了负债总额为20.15亿元的江苏莱顿宝富塑化有限公司重整一案,并于同年10月指定管理人具体负责重整事务。法院在重整期间大胆创新采用了“分离式处置、有效利用资源、最大化保护权益”的“反向出售式”重整模式,既保护了企业外壳和主营业务的存续,又将其余所有资产债务整体转移至相应平台公司,避免原主体新增课税负担,取得了快速消化所有资产迅速转入正常运营的优势。
“谁都没想到一个破产案件在面向社会公开招募重整投资人时,会引来宁波远大石化、厦门象屿集团、中信国安化工这些大企业的竞争。”该案审判长、宜兴法院民四庭庭长周馨介绍,最终中信国安化工有限公司“胜出”,一次性出资3.5亿元取得了莱顿公司全部股权,破产重整企业的债务清偿、职工安置都得到全面落实,还另外投入资金用于生产装备优化升级。
政法机关善用法治方式处理复杂经济问题,成为宜兴投资发展环境的“加分”因素。据了解,2017年上半年,宜兴市签约落户了底特律电动汽车、协鑫新能源物流车、天津中环晶硅切片等一大批重大产业项目,固定资产投资增幅高于无锡全市1.9个百分点,服务业投资增加达17.2%,位居无锡各区县第二位。
保障金融安全
主动延伸司法职能化乱象为有序
长期以来,经济发展往往看指标数据,法治建设的成效又往往不能立竿见影,更无法简单用数据来衡量。经济学和法学看似“隔行如隔山”,两者之间如何深度融合,一直是社会发展到更高阶段得到各界关注的重要课题。
在问题导向指引下,用法治思维解决经济问题,更多来源于基层实践。
由于对民间借贷规模不断膨胀背后的金融监管缺失问题预估不足,无锡市也和全国其他城市一样,接连出现了累及企业发展和社会稳定的违规恶意逃废债、民间借贷导致市场主体经营秩序混乱、大量案件涌向法院等问题。
无锡市梁溪区是中心城区,第三产业占区域GDP比重达70%以上,其中非公经济形态又是第三产业主力军。碍于对金融法规知识的缺乏,市场主体一旦在经营中陷入投资诈骗“陷阱”,不仅无法轻易脱身,而且还累及相关关联行业。
“我们在办理一起案件中发现,13名犯罪嫌疑人利用签订虚假外贸合同,先后88次骗取小微企业合同保证金达170余万元。”梁溪区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吴海研介绍,类似案件让办案人员敏锐认识到,检察机关除了积极依法履行批捕、起诉职能查办违法犯罪,针对中小企业融资市场乱象问题,还需要“主动靠前”,延伸检察职责,帮助中小企业有效应对融资领域经营风险和法律风险。
基于这一思路,梁溪区检察院不仅协同区工商联成立“非公经济检察维权中心”,在民营企业聚集的联东U谷总部商业园成立检察服务中心,积极引导非公企业规范经营,还针对中心城区服务业集中,消费纠纷、劳资纠纷频发的特点,通过检察建议、支持起诉、息诉和解等形式,有力维护服务行业正常经营秩序。
梁溪区检察院还在辖区国有资金工程建设领域招投标环节,建立非中标单位廉政征询机制,先后开展征询活动56次,推动构建了新型政商关系。
令人关注的是,梁溪区检察院还创新机制,研究与公安机关,人民银行无锡分行等金融监管部门,辖区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构筑“金融安全岛”,一方面协调公安机关对涉金融类案件加强信息通报工作,联合公安机关出台服务金融业措施意见,加大对利用银行、保险业客户信息不联通进行骗贷、骗保、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高危”企业和个人加大依法打击力度,另一方面也对金融机构内部存在的漏洞、风险进行排查防范,并与辖区公安、法院在金融案件中加强侦查取证、司法认识方面的协调统一,为侦查、办案、风险防控提供对策建议。
针对危害金融秩序和社会稳定的恶意逃废债行为,江阴市人民法院建立了与20余家商业银行的交流机制,还召开上市企业法律风险防范研讨会,建立法律风险预警防控机制。同时,法院与公安、检察联合制定打击恶意逃废债的实施意见,通过从重从快打击,保障经济、金融稳健运行。
无锡公安机关一方面通过立案查处,协助金融机构回收不良贷款、追缴恶意透支、推动盘活贷款,另一方面还注重建立长效工作机制。其中,宜兴市公安局以经济犯罪案件数据、风险企业数据,法院判决、执行案件数据、失信人员数据为主要依据,以及金融机构贷款逾期数据库、重点企业法人股东信用卡逾期数据库、企业欠薪欠税数据库等信息资源,建立金融涉险企业预警系统,及时研判逃废债风险,做到提前预警、先期处置、减少损失。
“近几年,我们通过主动靠前、积极作为、疏堵结合,在预防、降低系统性金融风险方面探索出了宝贵经验。”无锡市公安局经侦支队支队长马建洪介绍,既有效提高了市场主体的经营风险防范能力,又有效排减了问题企业或个人“钻空子”的侥幸心理,也大力减轻了单靠行政手段“稳控”的压力,起到了“正本清源”的重要作用。
“维护金融安全,建立良好金融生态,既需要政府部门依法行政、主动作为,并对其中发现的问题分类处置,更有赖于克服‘背靠背’审案问题,建立与政法机关合力处置金融风险的长效机制。经过几年探索,这种合力作用越来越凸显。”无锡市金融办副主任徐耀峰介绍,截至今年7月底,无锡的不良贷款率已下降到1.33%,区域金融风险得到了有效化解与稳控,成功守住了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保护知识产权
多措并举保护创新激发发展活力
记者采访了解到,无锡经济能平稳度过转型“阵痛期”,企稳向好、强劲回升,一方面源于无锡市委、市政府立足区域发展实际,始终将推进产业强市作为发展的重中之重,并为之建立了日臻完善的政策配套机制,另一方面也源于始终坚持问题导向,有的放矢,通过“深耕细作”,化解各种矛盾问题,并激发了全社会创新发展活力。
在累计专利申请量已突破8.33万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07.43件、万人商标注册量超过130件的国家级知识产权示范园区——无锡高新区,检察机关通过建立知识产权专业化办案机制,2012年以来已经办理各类知识产权案件101件,其中包括以色列诺加公司、路易斯登马利蒂(法国)公司、美国马斯公司“德芙”“费列罗”巧克力等国际知名品牌注册商标被假冒案件。
在执法办案之外,无锡高新区(新吴区)检察院早在2012年就在无锡国家软件园建立了“知识产权保护检察法律服务中心”,设立检察官办公室专职派驻人员对辖区企业提供服务,2013年起设立了知识产权检察保护“泰吴论坛”,每年定期邀请专家为政府部门、企业举办专题讲座增强保护意识,2016年起在企业设立“知识产权保护检察法律服务点”,至今已经覆盖到辖区15家知名企业。
“如果不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创新者反过来就会变成弱势群体。”无锡小天鹅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陆剑峰介绍,检察院在该企业设立服务点后,不仅方便了沟通联系,还就防范被侵犯知识产权、企业内部职务犯罪防控等方面进行上门指导,帮助企业提高了管理效率,专注于科技创新。
无锡海斯凯尔医学技术有限公司曾经因为屡屡遭遇国际竞争者的专利诉讼,每年投入的诉讼费不仅占据了不少利润,也影响到了新的研发投入。该公司副总裁孙锦介绍,在检察机关专业指导下,公司积极应对恶意诉讼,有效破解了外国企业不正当竞争的专利布局,为企业后续发展提供了强劲支撑。
护航“走出去”
涉外法律服务模式与国际接轨
在推进产业强市过程中,无锡知名企业、上市公司云集,企业经营不仅深度辐射长三角区域、长江经济带,在“走出去”战略中还直接与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密切关联。
无锡知名企业红豆集团,在柬埔寨投资创办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西港特区)之初,就注重引导入驻企业遵守当地法律。随着来自中日韩、欧美国家和地区的109家企业陆续入驻,通过加强国内涉外律师跨境服务,不断完善境外投资决策、项目评估、过程监控和风险分担机制等需求日益迫切。
2017年5月,江苏省司法厅、无锡市人民政府、红豆集团正式签约共建江苏驻柬埔寨“一带一路”法律服务中心,红豆集团利用其西港特区项目平台,与江苏漫修律师事务所成立法律咨询公司,并尽快形成有效的工作联系网络。
江苏远东电缆有限公司接到卡塔尔PLI公司合作招投标邀请,在卡塔尔投标一个基建项目。谁想到,卡塔尔公司在收到独立保函后,不但不进行招投标工作,还滥用银行保函的索赔权,聘请律师发函要求银行履行国际惯例义务支付保函项下款项548万美元。经过协商无果,远东电缆向无锡市律师协会会长、涉外律师宋政平求助,很快组建了诉讼项目团队,并在关键时期,果断建议公司向无锡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该案后经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二审,最终中方获得胜诉,避免了巨额损失。
“类似保函欺诈的情形,就是外国公司和律师利用中国企业刚走出国门,不熟悉涉外经济法律的阶段性情况,恶意牟取不当利益。”宋政平说,无锡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吸引了大量跨国公司落户,在成为外商投资高地的同时,中国本土企业也积极参与国际竞争,高端涉外律师服务需求也越来越多。
“无锡涉外律师的业务已经与国际一流律师事务所对接,工作模式和工作习惯与国际律师事务所完全接轨,在国内已有较强竞争力。”无锡市司法局副局长刘益良介绍,无锡涉外律师业务参与了美国通用集团、美国微福斯特、印度塔塔钢铁、德国莱尼集团、英国鲍迪克公司、英国B&Q、日本大和房屋等世界500强企业或著名国际企业的法律服务供应,以及重大境内涉外项目或境内涉外诉讼案件,为“走出去”的无锡企业保驾护航。
“政法机关进一步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大力推进平安建设、法治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和谐稳定的环境,是使命职责所在。而要在发展大局中有更大作为,通过法治思维、法治方式破解发展难题,就必须在理念机制方面持之以恒探索实践,通过大力强化法治和发展深度融合,推动创新和富民同频共振,建立起与现代经济发展相匹配的政法工作理念机制,才能真正发挥政法机关在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的独特作用。”无锡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副市长谢晓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