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点鼠标,大屏幕上出现了5名检察干警以独特的“坐唱”艺术形式排练的节目《心系百姓检察官》,节目生动再现了吉林省东辽县检察院办理的一起交通肇事“顶包”案。
以艺术形式再现检察官的办案艰辛,是辽源市检察机关开展的诸多队伍建设活动的一个掠影。
“只要有益于身心健康,有益于检察事业发展,这样的活动,我们都会扎扎实实地组织起来。”辽源市检察院检察长刘吉山告诉记者,“通过开展高品位、经常性的活动,来激发队伍活力,培养队伍‘精气神’。”
经常性活动激发“小院”大活力
近日,记者走进辽源市检察院看到,一场以“五个过硬加强队伍建设”为主题的大课堂刚刚结束。这个被称为“身边大课堂”的活动,聚焦检察人员感兴趣的话题,由该院院领导带头进行讲解,课上进行讨论。这堂让大家兴奋了好一阵子的课,就是刘吉山带头讲的。
“大课堂不讲大道理,都是一些微故事、小道理,紧密结合实际,大家关注什么就讲什么,对哪方面感兴趣、有疑问,就讨论什么。”该院政治部工作人员刘文旭说:“因为针对性强,讲起来有意思,所以入脑入心。”
据了解,辽源市检察院不仅在内部开展“两学一做”知识竞赛、名著经典诵读、检察故事汇、自编自导自演文艺汇演等活动,还走出大门,参加企业互助对接、“检察林”植树、帮扶村体验、农业劳动体验等。这些活动,有时结合“两学一做”、党团日等开展,有时单独开展,形式多样,不拘一格,受到干警们的欢迎。
“我们非常注重活动质量,通过多样性、趣味性活动,让干警积极参与进来,把干警参与热情调动起来,内在动力激发出来。”辽源市检察院常务副检察长李军说。在谈到开展这些活动的初衷时,李军说,辽源市检察院是吉林省市级院中最小的一个,人员少、体量小,院党组考虑,院虽小,但士气不能低,要培育检察人员“精气神”,办法之一就是通过经常性的活动牵动人心、鼓舞士气、凝聚力量。
走基层活动滋养干警为民情怀
2017年以来,辽源市检察机关开展了一系列走进基层、走进农村、走进企业、走进社区常态化活动。“这些活动的目的就是让干警感知民情,体验生活,增进与群众的感情联系,让检察人员在履职中更多地从当事人的角度考虑问题,真正做到服务群众、司法为民。”刘吉山说。
上面提到的“坐唱”艺术节目《心系百姓检察官》就源于一位检察官办理的上访申诉案。前不久,东辽县检察院民行检察部检察官时玉环办理了一起交通肇事申诉案。肇事方开大货车将被害人撞成重伤,趁被害人昏迷之际,打电话叫儿子来“顶包”,想以此逃避法律制裁和经济赔偿。事故发生后,因现场被破坏,公安机关取得的证据极为有限,法院判处双方均有责任。
东辽县检察院接到被害人申诉后,派出精锐办案力量,以被害人的诉求为工作重点,在取证极为艰难的情况下,顶风冒雪十余次到被害人所在地走访调查、搜集证据,终于找到事故发生时的目击证人,最终形成证据链,为被害人讨回了公道。这个案子被辽源市检察院评为“精品案”。
“办理这起案件时,时玉环走基层、到现场,与当地群众反复沟通,最后感动了现场证人,让证人敢于出面作证。”东辽县检察院副检察长邹仁贵说,“我们调查这个案子,就是心怀一颗为申诉人服务的心,如果没有这个感情基础,就不可能把这个案子办得这么精致。”
内生动力触发事业“爆点”
2017年9月27日,辽源市检察院迎来一件大事,以检察官赵珍妮名字命名的“珍妮工作室”正式挂牌,此举成为该院落实检察官办案责任制的首创之举。
赵珍妮是辽源市西安区检察院主任检察官、未检办主任,从事未检工作5年。她在辽源市检察机关开展的诸多活动中深受感染,将干事创业的激情转化成实际行动,先后探索出未检案件操作程序、周末办案、亲情会见及“三查五听”办案法等工作经验,帮助10余名涉罪未成年人回归社会。她带领的未检团队,取得了连续5年“零错案、零投诉、零申诉和零上访”的办案效果。
辽源市检察院刑事检察部的李吏芹也是一位办案全心投入、认真负责的主任检察官,为办好每一起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李吏芹把心理咨询引入办案工作,50多岁的她自学通过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考试,同时带动10多名检察官获得心理咨询师资格,在办理未成年人涉罪案件中,她用“心理咨询”模式,使很多涉罪未成年人走上正途,回归社会。
在采访中,记者感受到李吏芹对工作不仅熟稔于胸,而且热情满满,犹如年轻人一般充满朝气,对工作始终追求进步的她,最近又开始研究新的课题。她准备把传统文化融入到办案中,用优秀的传统文化来挽救更多涉罪未成年人。
在辽源市检察院,像赵珍妮、李吏芹这样满怀工作激情的检察官比比皆是。正因如此,辽源市检察院作为“小院”,几年来赢得不俗的成绩,该院有20余次被上级表彰、记功,30多人获得省级以上荣誉。(来源:检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