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大庆市大同区检察院】
“原来一直以为这大片盐碱地没什么用,真没想到还能改良成稻田,现在荒地变绿了,尘土没了,村民们的心情也变好了。”近日,看着眼前绿油油的稻田,黑龙江省大庆市大同区老山头乡永龙村党支部书记邢才非常感慨。
在开展精准扶贫过程中,大同区检察院发现,该院包保的永龙村有400余亩盐碱地荒置,由于土壤板结与肥力下降,形成大量白色盐碱地块,严重影响生态环境,同时也对土地资源造成极大浪费。为此,该院组织干警多次实地调研,积极走访当地群众了解情况,并邀请农业局专家和农业大学教授对该地盐碱程度、地下水情况、地势进行综合考察,在取得大量证据的基础上,向区农业局发放检察建议,并提出“取水洗盐、以水压碱、用稻养田”的盐碱地土壤改良思路。
“我们按照检察建议提出的整改要求,针对永龙村土地盐碱化问题,成立了专家组开展土地盐碱化整治工作,通过加注生物菌试剂,反复水洗,弱化碱性后种植水稻,成活率达100%,效果非常好。”区农业局局长孙国光说。
“保护生态资源,建设绿水青山,守护老百姓的美丽家园,是我们公益诉讼的神圣职责。”大同区检察院公益诉讼检察部主任刘春刚说。结合改良实验,该院又通过走访村民,深入座谈,积极动员群众参与土地改良整治工作。今年初,有30户农民主动出资入股,在村党支部的统一领导下,将400余亩盐碱地全部改良,种植弱碱水稻。
“大同区是大庆市唯一的农业区,检察机关通过‘公益诉讼+智慧帮扶’来提高土地的利用价值意义重大,在决胜脱贫攻坚的最后一年,我们向村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该院检察长姜明说。
(本报记者韩兵 通讯员王居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