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凤珍
毕起美是母亲,是女儿,还是出色的女检察官,更是党的优秀干部。她带着刚满1岁嗷嗷待哺的女儿和年迈的母亲驻村,代言发展茶产业帮群众增收致富,竭尽心智关爱留守儿童贫困学生……她将自己的扶贫故事著书,并带着百姓期望站上央视舞台讲述扶贫故事、晒出脱贫成绩。
响应“脱贫攻坚”的时代召唤
毕起美在农村长大,“乡愁”是她内心深处剪不断的情愫。研究生毕业后,她考回家乡临沧市检察院工作,2017年初,尽管当时女儿尚在哺乳期,丈夫又在外地工作,但她说服了家人、感动了领导,得到组织批准的她开启了“一家三代”到邦界村驻村扶贫的历程。邦界村地处澜沧江畔,属边疆“直过民族”拉祜族聚居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76户1046人,贫困程度深,致贫原因复杂,脱贫任务异常艰巨。为实现脱贫致富,毕起美带领工作队员,强核心,抓基础,通过党组织带动,使总投资2300万元的易地扶贫搬迁、1150万元的高效节水灌溉、100万元的民族团结示范村等一大批扶贫项目落地实施,使落后贫困的拉祜山乡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巨变。
推介古树茶
邦界村有古茶园3100余亩,可好茶却卖不出好价。为让茶叶走出大山,毕起美策划成立邦界古茶农民专业合作社,注册“边疆藤韵”茶叶商标,打造茶叶品牌,通过电商和实体店同步营销。为增加产品可信度,她自己为茶叶代言,以“党总支+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电商”模式实现了“造血式”扶贫。在她的努力下,邦界村从远近闻名的“贫穷村”变为了“小康村”,贫困发生率从47.91%降为0,所在村的扶贫工作走在了全市前列。
2019年邦界村高质量脱贫后,毕起美回到了检察院工作,但她仍牵挂着邦界村村民,依然用行动践行“脱贫不脱帮扶”,积极为村企茶企共建牵线搭桥,促成邦界村与云南双江勐库茶叶有限责任公司签订《乡村振兴项目计划书》,推动邦界村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昂首向前。
就在2020年7月,毕起美应邀走进央视CCTV3《幸福账单》栏目讲述她的扶贫故事时,她一边用新老对比照片向全国观众展示边疆脱贫成果,一边让央视著名节目主持人品鉴邦界茶、向全国观众推介邦界茶,助推邦界茶走出临沧、走向全国,并以一首《阿佤人民唱新歌》让全国观众了解世界佤乡大美临沧,体会党的关怀给边疆人民带来的福祉。2020年11月,以毕起美“一家三代”为原型、由她担任编剧并真实出演的脱贫攻坚微电影《一芽三叶》荣获第八届亚洲微电影艺术节“最佳公益作品奖”,进一步推动邦界村茶产业步上新台阶。
点亮贫困家庭希望
扶贫先扶志。孩子,是贫困家庭的希望;教育,是最好的扶贫。让山里孩子掌握知识、走出大山,才能斩断贫困代际传递。毕起美是4岁女儿的母亲,也是村里很多关爱缺失的孩子的“新妈妈”。为了让村里的孩子得到关爱和帮助,毕起美策划开通微信公众号,组建“爱心妈妈”群,组织开展“大手拉小手”帮扶活动,先后开展捐赠活动16次,组织捐赠爱心包裹340余个,为脑膜炎患儿捐赠善款3.4万余元,为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捐赠8.8万余元,为5名贫困大学生捐款9000元;捐赠10万余元为邦界完小建成了图书室,捐赠儿童读物1600余册。毕起美组织捐赠现金和物资折价共计达60余万元,有效促成社会资源力量向脱贫一线汇聚。在一次入户过程中,有位老人告诉毕起美,老人的孙子小杰因妈妈离家出走,爸爸外出打工下落不明,毕起美的关爱帮扶让小杰感受到妈妈的爱,当看到毕起美到他家,他就对着奶奶说:“奶奶,‘新妈妈’来了!‘新妈妈’来了!”
如今,在邦界村的每一条乡间小道上,都留下了毕起美坚实的脚印,在每一户贫困户家中,都留有她深深的牵挂。毕起美以一位母亲的柔情和坚韧关爱祖国的花朵;她用无悔的青春把共产党人的初心融入百姓的心坎;她把一个伟大时代的光荣使命谱写在沧江南北、镌刻在田野青山;她用忠诚和行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本色,用“敢于担当、奋勇争先、作风扎实、真心为民”书写了新时代第一书记的博大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