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河北省石家庄市检察院在全市检察机关组织开展噪声污染综合治理专项活动,充分发挥公益诉讼检察职能,推动行政机关有效解决困扰群众的广场舞噪声污染“老大难”问题。
据了解,这一专项活动源于石家庄市桥西区检察院办理的一起督促整治广场舞噪声污染行政公益诉讼案。2023年4月,有群众在“公益诉讼随手拍”平台举报西清公园广场舞噪声污染问题,引起该院高度重视。检察官通过与“益心为公”志愿者实地走访辖区西清公园、平安公园、石刻园、新石中路与民心河交叉口小广场、东三教街与民心河交叉口小广场等5处场所发现,每日7时至11时、19时至22时有多个广场舞爱好团队在这些场所开展健身活动,播放音乐均在80分贝以上,个别团队播放音乐甚至达到100分贝以上。
“长期受噪声干扰会神经衰弱,甚至出现头晕、视觉疲劳等症状,广场舞噪声给群众生活造成严重困扰。”办案检察官介绍说,依据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在居住、商业、工业混杂区,噪声昼间不超过60分贝、夜间不超过50分贝;在以居住、文教机关为主的区域,噪声昼间不超过55分贝、夜间不超过45分贝。为此,该院于2023年5月决定行政公益诉讼立案。
2023年6月,桥西区检察院向负有监督管理职责的生态环境部门、公安部门分别发出检察建议,建议两单位依法履职,对上述5处噪声污染问题进行治理。
健身娱乐噪声扰民问题多年来一直是群众投诉焦点。为推动部门联动解决这一难题,石家庄市检察院组织召开生活噪声污染综合治理圆桌会议,邀请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专家学者、人民监督员、“益心为公”志愿者以及相关行政机关代表参加。会上,办案检察官向参会人员详细介绍了健身娱乐生活等噪声调查取证情况和行政机关履职的法律依据。参会人员一致认为,相关行政机关要建立行之有效的协同治理机制,针对重点区域开展综合治理。
会后,相关行政机关依法履行监管职责,制定工作联动方案,对桥西区广场舞噪声超标现象进行了集中整治和综合治理,除采用噪声检测设备开展实时监测、常态化巡查外,还与38个公园广场舞健身团体签订控制音量倡议书,并深入周边23个居民小区开展噪声污染防治宣传。目前,在行政机关的协同监管下,桥西区5处公园广场的噪声污染问题有了明显改善,经实地检测,噪声排放已符合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