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助残志愿者协会会长吕世明
吕世明
广东深圳作为改革开放的最前沿,当地检察机关围绕就医挂号适老化和无障碍改造问题开展公益诉讼,具有一定的示范和标杆意义。从全国范围看,推动医疗机构实施挂号就医适老化与无障碍改造,能让老年人和残疾人等特定群体平等享有便捷就医的权利,是一项助力老年人、残疾人等特定群体跨越“数字鸿沟”的民生工程。
我们非常欣喜地看到,检察机关发出检察建议后,当地卫生健康主管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整改措施。比如,提供电话、网络、现场预约三种挂号方式;对线上预约挂号平台与自助挂号服务终端进行无障碍改造;通过加号等方式为老年人、残疾人预留现场号源,并将该措施纳入“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和“残疾人友好医疗机构”评价指标等,为老年人、残疾人提供线上线下并行的挂号服务便利。
适老化与无障碍改造通过“线上+线下”“智能+人工”的双重保障,为老年人和残疾人跨越“数字鸿沟”、平等融入医疗服务提供了坚实支撑。现场预约、人工窗口、导诊服务等线下方式,有助于老年人摆脱因智能挂号系统“不会用、不敢用”带来的困境,有效缓解其面对数字技术时的焦虑与无助,避免因操作障碍延误就医;盲文标识、语音导航与自助挂号系统的适配,以及线上挂号系统的读屏软件兼容等无障碍措施,也为视障、肢残等群体提供了自主挂号的可能,减少他们对他人协助的依赖,既保护了患者隐私,也让其就医流程更有尊严。
从社会层面看,就医挂号适老化和无障碍改造是医疗服务回归“以人为本”的必然要求,也是“人人享有无障碍”的重要体现,让不同群体都能共享医疗进步的成果,彰显了法治的力度和温度,有助于促进社会公平、构建包容性医疗体系,值得全国推广借鉴。作为普法用法执法的有效举措,无障碍检察公益诉讼已经成为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性安排,持续深耕、推广应用,久久为功,令人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