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社会上
有些“熊孩子”犯事
逃学旷课、吸烟饮酒
夜不归宿、打架盗窃
甚至做出
违法犯罪行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而未成年人涉案的背后,往往都有家庭教育缺位的问题。今年5月,最高检要求在办理涉未成年人案件中开展“督促监护令”工作,无锡市检察机关迅速行动,探索落实,推动筑牢未成年人家庭保护“防线”。
对症“熊孩子”“问题家长”
无锡检察有妙计
案件回顾
近期,梁溪区检察院、新吴区检察院办理了多起未成年人抢劫、聚众斗殴等团伙犯罪案件。
承办检察官发现:多数涉案未成年人的监护人由于忙于生计、疏于对子女的管教,导致监管缺位。同时,涉案未成年人守法意识淡薄,结交不良人员,频繁出入酒吧、网吧等场所,终致走上犯罪道路。
近日,梁溪区检察院、新吴区检察院联合妇联、法院、公安分局、司法局等单位及社会组织,开展涉案未成年人及其监护人参加“督促监护令”“训诫令”宣告送达仪式。对不批准逮捕、因未达刑事年龄而不予刑事处罚的涉案未成年人进行集体训诫,并结合社会调查情况分别为其监护人量身定制《督促监护令》,敦促监护人切实履行监护职责,加强对未成年子女的管教。
出席活动的各单位代表分别从各自职能的角度,对涉案未成年人及其监护人进行教育,引导其积极改正。
梁溪区检察院向涉案未成年人及其监护人现场宣告送达了《训诫令》《督促监护令》要求涉案未成年人谨慎交友,不得进入酒吧等场所;明确告知监护人履行监护职责的具体内容和不履行“督促监护令”可能导致的法律后果。
新吴区检察院未检部门检察官安排涉案未成年人及其监护人共同观看了青少年犯罪警示教育片《马仔》,发放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宣传手册,并围绕案件的社会危害性、法律适用、违法原因及应当吸取的教训等方面进行释法说理。要求涉案未成年人正视错误、修正思想、谨慎交友、敬畏法律。同时,敦促涉案未成年人的父母作为监护人积极履行监护职责,教育、引导子女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对子女存在的吸烟、饮酒等不良行为及时予以制止,积极参加相关部门组织的亲职教育活动,接受家庭教育指导,关注孩子的心理状况和情感需求。
同时,检察机关联合社会组织、司法社工、护未观察员共同签署了《帮教监护指导协议》,并成立帮教考察小组,与涉案未成年人及其家庭建立监护指导关系,将定期回访了解涉案未成年人表现情况及监护人履职情况。通过定期组织公益活动、心理咨询讲座、亲子活动等,帮助监护人提升监护能力水平,促进未成年人早日回归社会。各监护人分别表态,将切实履行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督促引导孩子向善向好发展。
家庭是儿童社会化的基本单位,对未成年人的成长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无锡市检察机关将继续探索“督促监护令”落实、监督机制,把牢监护人的“紧箍咒”,并将其同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社会支持体系有效衔接,让家庭监护不缺位,共同营造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