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句谚语虽用以强调教育的长期性,但同时也揭示了树木生长的漫长过程。树木生长不易,树活百年更不易。每一棵留存下来的百年古树,都有其独特的印记,或具有科学价值,或具有纪念意义,堪称“绿色活化石”。但偏偏有人因为一己之私,妄图毒杀百年古树,最终违法行为败露,被公安机关抓获归案。
据媒体报道,2025年7月底,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园林绿化管理中心工作人员发现,位于八步区新宁街的一棵220年树龄挂牌古樟树出现异常,古树一侧枝叶已经明显枯黄,生长状态岌岌可危。经过仔细检查,工作人员在树基周边开设的用于透水排气的孔洞中,发现大量散发刺激性气味的可疑物质。随后,园林部门将相关情况反映给公安机关。公安机关立案侦查后,最终锁定犯罪嫌疑人曾某。
曾某到案后供述,因这棵古樟树的枝叶遮挡了自家房屋采光,便产生了“除树”的念头。他先后通过线下农资店、线上电商平台,购买了名为“环嗪酮”的有毒物质(俗称“大树死”“烂根王”)。为避免被发现,曾某分多次将有毒物质悄悄灌注到古树根部的透水排气孔中,企图通过毒杀根系让古树自然死亡。目前,曾某已被公安机关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案件正在进一步办理中。
认为古树影响采光,完全可以通过正当途径向当地主管部门申请,经过科学评估后确定合理的修剪方案。但曾某不管不顾,径直采取了投毒这一方式。要不是当地园林工作人员发现及时,说不定曾某还真就得逞了,一棵200余年的古树可能就这么消亡了。曾某将为自己的违法行为付出代价,但与此同时,也希望受损的古树能够得到更有效的修复和更全面的保护。
无独有偶,除曾某外,也不乏其他毁坏古树名木的案件发生,皆为一己私利。好在,《古树名木保护条例》于2025年3月15日正式实施,将树龄100年以上的树木和具有重要历史、文化、科学、景观价值或者具有重要纪念意义的树木纳入保护范围,禁止损害古树名木及其生长环境。这也是我国首次以行政法规的形式明确了开展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工作应遵守的法律规定。希望能够以法护佑,让古树名木更好焕发生机活力,留住更多“会呼吸的文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