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追星
2025-04-01 09:31:00  来源:检察日报

  电影《长安三万里》中,隐士魏颢为了见李白一面,不惜用半年时间,跋涉三千里追寻李白踪迹,最终在扬州如愿与偶像相见。可见,追星现象自古有之。现如今,喜欢追星的人依然很多,但偏离正常轨道的极端事例也屡见不鲜,而今天要说的这位,竟因为追星获刑了。

  据媒体报道,22岁的女子张某,无业,喜欢追星。2021年底,张某在一微信群里偶然结识了王某。得知张某喜欢追星后,王某称自己在某航空公司工作,能查到明星的行踪信息,但需要付费。张某听了很高兴,立即给王某转了50元。

  半小时后,张某收到了王某发来的某位明星的航班号等信息。根据这些信息,张某果然在机场见到了自己喜欢的那位明星。事后,张某将相关照片发到朋友圈及微博进行炫耀,虚荣心得到了极大满足。

  此后,张某经常从王某处购买相关明星的行踪信息。但因为没有固定收入,时间久了,张某面临着很大的经济压力。就在张某为此发愁时,微信好友刘某主动联系张某,称自己也喜欢追星,愿意花钱购买明星的行踪信息,张某立即想出了一个赚钱的办法。此后,每次从王某处获得明星行踪信息后,张某会立即以双倍的价格转卖给刘某。

  经警方统计,2021年至2024年,张某共贩卖公民个人信息100多条,非法获利2万余元。据此,法院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判处张某有期徒刑七个月,并处罚金3万元,其余涉案人员也受到了相应的处罚。

  追星本质上是人们对美好的追寻,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满足人们的情感需求,甚至成为某些人实现人生目标的动力,从这个意义上讲,追星具有一定的正向激励作用。

  但是,凡事要有度。追星需要理性守护,不能越过法律的界碑。如果盲目、过度追星,不仅可能影响学业和工作、增加经济压力,严重的还可能导致身心健康受损,甚至诱发一些出格的行为,本案中的张某便是如此。为了追星竟身陷囹圄,不知道她在服刑期间,是否会对自己的行为感到悔恨。

  值得一提的是,在当前这个信息裸奔的时代,公民个人信息被泄露的现象非常普遍,各种骚扰电话屡禁不绝,诈骗分子甚至根据被骗人员的个人信息量身定制骗术,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扎紧制度的笼子,加强对有机会接触公民个人信息的单位和人员的约束,并加大处罚力度,从源头上遏制此类现象的发生。

  编辑:范昕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