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新时代检察人】 夏丹华:但问耕耘,甘做检察蓝中的那抹绿
2020-08-03 15:28:00  来源:无锡市检察院

  

  江阴市人民检察院

  高新区检察室副主任 夏丹华

  他总是走路带风步履匆匆,他总是电话不断不厌其烦,他总在埋头苦干精雕细琢,两鬓的白发是岁月留下的痕迹,也是辛劳最真实的写照。“忙碌”是他身上最大的标签。他是夏丹华,在江阴市检察院检务保障岗位上一干就是24个年头。没有鲜花掌声,只有那一串串枯燥的数据,一个个费神的核算,一件件繁杂的琐事……但他始终任劳任怨,兢兢业业,日复一日重复着,再重复着。

  争分夺秒的“时间达人”

  

  把一件事情做好,那叫技术,把很多事情都做好,那叫能力。做好一件事不难,难的是经年累月始终能把财务管理、食堂管理、物业管理、车辆管理、基础建设、设备采购……每项工作做精、做深、做细。他的日志本上,记录的是每天密密麻麻的工作安排,但是他总能忙中有序,忙而不乱,桌上的小闹钟时不时“滴滴滴”响起,所有的工作都被精准地安排到每个时刻,事情按照轻重缓急分类、分层处理,每天把重要的事放在首位,他总是一丝不苟,全身心投入处理每个环节,遇到紧急突发情况,他也不会自乱阵脚,该如何处理,该联系谁,该如何做他都了然于胸, 在他的脸上看到的表情永远都是气定神闲,泰然自若。当所有的一切处理完毕后,他又开始回归正轨埋头苦干起来,在同事眼中,他是真正把时间用到极致的人。

  上下公认的“好参谋”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制度,工作就缺乏“指挥棒”。他开始潜心研究如何将所有的工作纳入内控制度的“篮子”里,如何行之有效地进行风险防范和管控。那段时间,他见缝插针学起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政府采购法》《合同法》等一系列制度,多次去外单位交流学习,多次听取各方意见建议,不断加工,不断打磨,结合该单位实际把内控制度框架一一搭建以来,把内容一一丰满起来。在他的努力下,属于该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财务管理规定》《食堂管理规定》《合同管理规定》《采购管理规定》……等一系列管理规定拥有了它们的生命力。为了能给领导呈上一份高质量的财务报告,他总埋头在厚厚的凭证前仔细翻看,在每个指标里反复研究,在每个数字中抽丝剥茧,分析的问题总能一针见血,提出的建议总是切实可行。

  锱铢必较的“抠管家”

  

  他常说,财政经费在压减,要习惯过苦日子,要把有限经费花在刀刃上,但保障检察办案的质效不能打折扣。他从预算管理着手,年初将经费分解到每个部门,每月通过数据统计分析,按部门对实际经费支出进行明细核算,大到装备采购,小到电话费,精准对应到各个部门。每月向部门通报,用了多少,还能用多少一目了然。每个部门开始逐渐绷紧 “无预算不支出”这根弦。虽然自身的工作量成倍增加了,但在他看来一切都值得。在预算管理从粗放型到精细化迈进过程中,他功不可没。该花的地方要保障足,该省的经费他绝对一分不让,自己也是以身作则。随手关灯、双面用纸,能开窗就不开空调的这些小事已经不足为道了,每天下班前,他总要检查一下集中打印室每台打印机是否已关机才能安心下班。“跑冒滴漏”是他最心疼的事情,“抠”的名号由此传开。

  尽心尽责的“服务员”

  后勤不后站,保障当先行。对于事无巨细,千头万绪的检务保障工作,他总是冲在前、干在先、不退缩,当表率。

  

  “夏主任,电梯发生故障了”“夏主任,打印机没墨盒了”“夏主任,院子里进了一只野狗”“夏主任,增加两人用餐”……这样的电话他一天不知道要接多少个,这些自然而然成为了大家日常对他的依赖。不管是不是他管,早已习惯找他,他是服务保障的“主心骨”。不管大事小事,难事杂事,他都毫无怨言,事必躬亲,驾轻就熟。不管上班下班,还是工作放假,院里有事就有他的身影。2016年春节前夕,正在家吃晚饭的他接到一个电话,“水管破了,地下室要淹了”,他二话不说赶到院里,水管冻裂,管子的水不断喷涌而出,他和物业人员一同抢修,一同清理地下室积水,天气寒冷,水打湿了他的衣服,两只鞋早已灌满了水,但他却浑然不觉。这样事情太多太多,在他看来这都是小事,不值一提。

  

  在他的电脑桌上,贴着这样的字条“人因梦想而伟大,因学习而改变,因行动而成功”,这是他的人生信条,是他一直努力奔跑的方向,从未倦怠,初心不变。“江苏省检察机关计划财务装备工作先进个人”、“全省检察机关检务保障工作先进集体”、“无锡市检务保障工作优秀单位”,这些荣誉背后都是他挥洒下的汗水。

  印度诗人泰戈尔曾经说过:“花朵的事业是美丽的,果实的事业是尊贵的,绿叶的事业是默默地垂着绿荫的”。诚然,花朵果实受人簇拥,但绿叶也应有他自己的风景。他就是检察蓝中的那一抹绿!

  编辑:俞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