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类案数据公开】涉“三假”犯罪余烬不散影响高质量发展亟须强化监管合力携手铲除社会毒瘤
2020-06-24 16:39:00  来源:无锡市检察院

  近年来,尽管司法机关对“假印章、假公文、假证件”违法犯罪打击力度持续加大,但由于该类犯罪买卖渠道宽、制假领域广、监管成本高、交易方式隐蔽等新特征,致使“三假”犯罪气焰仍未消弭,影响社会诚信建设,扰乱经济秩序和社会生活。2018年以来,无锡市检察机关共办理涉“三假”案件181件236人,亟须强化打击制假、售假、买假的监管合力,彻底铲除社会毒瘤。

  一、“牛皮癣”广告渠道丰富,隐身互联网平台交易。随着城市加大对“牛皮癣”类非法小广告的整治力度,制售“三假”的广告宣传从“街头”搬进了“网络”,并从最初的弹窗、电商平台、QQ微信群逐渐潜伏到社交平台、论坛、贴吧等网络载体上,广告辐射面更广,效果更好,监管成本更高。且由于传统办公模式逐渐向信息化办公模式转变,电子印章加盖电子文书越来越普及,不法分子利用制图软件技术,伪造电子印章进行网络交易,实现一本万利。如江阴市检察院办理的彭冠军伪造、买卖国家机关证件、伪造、买卖居民身份证件案中,彭冠军通过淘宝“雇”人帮其在各大论坛、贴吧发布“办证刻章”广告,先后“帮助”他人伪造相关证件400多份。

  二、建冒牌官网“以假乱真”,一体化服务催生黑色产业链。庞大的买方市场催生了“用户、平台、服务”的产销模式,通过招揽技术人员建立虚假的官网平台,在网站中设置资格证书验证查询功能,对兜售的假证进行认证,提高假证可信度。整个犯罪链条进行了专业化分工,即网络接单、在线支付、线下办理、快递交付、“官网”查验一体化黑色产业链。犯罪嫌疑人利用各自“职业技能”参与不同环节犯罪,全过程流程清晰、环环相扣,买卖双方用最便捷、最隐蔽的方式就能完成违法交易。锡山区检察院办理公安部督办的孙占旗等人特大网络制售假证诈骗案中,犯罪团伙分工明确,由接单人员以“不用考试直接办证、官网可查编号”为名发布网络广告,由制假人员专门制作证书职称、样式、编号等各式假章假证,由技术人员仿照国家机关、高等院校建立“中国卫生人才评估中心”“黑龙江省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等山寨版官网,由邮寄人员包装假证并以虚假姓名及联系方式发货,诈骗了湖北、安徽等全国15个省市的被害人。

  三、手续代办利益捆绑,中介代理沦为售假“帮凶”。中介涵盖生活的各个方面,能给客户提供便捷的中间代理服务,在日常生活中部分中介在代办房产、车辆、保险、劳务派遣等第三方业务时,遇到客户资质不符合办理条件时,为了提高业绩获取利益,与制假者“勾结”形成利益同盟,主动为客户提供办理假证一条龙服务。如江阴市检察院办理的王奇伪造、买卖国家机关证件案中,王奇是一家房产经纪公司业务副总,针对部分夫妻购房因一方征信无法贷款买房问题,为提高业绩促进交易,其主动提出帮客户办理假离婚证解决,指使下属联系卖假证者办理假离婚证,帮助客户顺利办到贷款。

  四、侵蚀社会诚信体系,“三假”成为滋生诈骗类犯罪的温床。炮制一枚假印章、一份假证件成本低廉,仅需花费几十元,但利用假章、假证、假公文从事非法活动却可以获取巨额利益。因此,制售“三假”以及由此衍生出来的假资质、假合同、假证明等容易被不法分子使用,实施诈骗、合同诈骗和职务侵占罪、欺诈发行股票、债券等违法犯罪活动,直接侵害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个体工商户及其他组织的正常生活和信誉,严格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特别是发生在企业生产经营及融资、债券等金融领域的案件,不仅危害企业经营管理和商业信誉,也扰乱经济秩序,具有多重社会危害性。如锡山区检察院办理的于瑾瑶合同诈骗、诈骗、伪造公司印章案中,于瑾瑶发现被害单位的印章使用管理不规范,便伺机伪造3枚企业合同专用章、公章,造成被害企业80余万元经济损失。如宜兴市院办理的戴志祥等人伪造、变造金融票证案,为了满足无锡沪安公司在新加坡上市的条件,公司管理层集体造假,私刻银行印章4枚、变造银行进账单121份、伪造增值税发票,篡改账目和凭证,虚增销售和利润,涉及金额达到25.5亿余元。

  对此,检察机关建议:一是全链条打击,严惩“三假”违法犯罪活动。坚持“露头就打”,纵深推进“三假”犯罪专项打击行动,针对利用网络制售假章假证等“产业链”犯罪案件,加大对上下游关联犯罪的打击力度,深挖一批制售假章、假证产业链源头犯罪。二是加大“放管服”力度,填补监管漏洞。深化印章刻制业治安管理改革工作,整合公安、市场监管、城管等多方力量,完善网购平台监管体系,强化监测排查制售假证及各类变相制售假证的违法广告。搭建网购平台监管部门与司法机关的信息共享衔接机制,实行证件登记信息联网,及时发现、移送犯罪线索,严格规范涉及证件、印章的交易行为。健全对买方的监管和引导,相关主管部门可将使用假证者纳入个人诚信档案,记录有据可查的诚信污点,从需求侧抑制假证泛滥。对买假用假行为加大行政处罚力度。三是完善内部监管,推动企业堵漏建制。深入企业开展法治培训等方式,推动企业员工自警自律,帮助企业构建监管机制、自律章程等,引导企业妥善保管公章、合同等重要物资。注重技术革新,加大对假电子印章、电子证书领域的关注,从技术预防求突破,通过引入防伪打印技术、防伪标识,达到PS、复印等方式无法复制的目的,铲除利用电子假章假证进行犯罪的土壤。四是加大宣传力度,提高风险意识。通过广播电视、网络媒体等途径深化普法教育,揭露假证对公平正义和社会诚信的严重危害性。加大典型案例的曝光力度,宣传和解读违法后果,提高群众识伪辨假能力和诚信守信观念。发挥群防群治作用,建立有奖举报体系,鼓励群众积极举报制售“三假”违法犯罪线索,使制售者失去赖以生存的市场。

  编辑:俞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