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时光荏苒,转眼2017年已经接近尾声。作为公诉科的领头人,年初之际,从全局工作考虑,我把目标定为三部分:推进公诉工作常态化、提升重点工作质效、加大青年公诉人培养力度。
源于对精妙说理所蕴含的逻辑思辨,源于对案牍劳形之后激浊扬清的快意,公诉人这一职业带给我满满的幸福感,公诉工作的常态化也在全科干警共同努力下有序推进。我们成功办理了一起52人特大盗窃电缆案,还漂亮地办理了几个首例:全市首例国外犯罪被刑事处罚后仍按我国法律追究刑事责任的故意杀人案,刑法修正案九颁布后本区首例组织作弊、代替考试案等等。
但是,提升重点工作质效可谓挑战重重。今年我与公诉科干警们结合区位特点及实践需求,积极推进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试点工作。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推进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试点工作牵涉刑事案件侦查阶段、审查起诉阶段、审判阶段,也涉及法律援助、社会调查、量刑建议等机制。试点工作全面启动后,与各部门的沟通协调就显得十分重要。为此,我们多次走访区公安、法院和司法局,多次组织联席会议。
同时,为了保证办案质量、最大限度保障犯罪嫌疑人的诉讼权利,我院率先实行了法律援助全覆盖,确保认罪认罚案件每一位嫌疑人能够获得律师辩护。这便给传统的工作模式带来了巨大挑战,特别是速裁类案件,办案期限短,增加了听取辩护人和被害人意见、在辩护人见证下与被告人签署认罪认罚具结书等工作。检察官为了提高效率,往往一个下午提审好几个嫌疑人,但每起认罪认罚案件中都有辩护律师,要通知多名律师在同一时间段到场签署具结书有一定难度。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走访了区司法局,积极与法律援助中心沟通协商,最终达成一致:以2至4件速裁案件为一个单元,相对集中分案给一名检察官,法律援助中心指派一名律师办理,实现速裁案件的集约化提审、集约化量刑具结。
最后,青年公诉人培养也是我要花更多时间和精力去做的事情,青年干警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状态我都格外关注。今年我们制定的培训主题是实训,开展了实务专题讲座、实训指导、实务笔试、综合答辩、案例辩论赛等,科里的小伙伴们踊跃参加,还组队与其他区院、律师PK,在多个赛事中有多名同志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年初的计划都完成了吗?”在公诉科连续荣获“上海市青年文明号”“杨浦区青年突击队”等荣誉称号后,我想应该能给这个问题一个肯定的答案。(来源:检察日报)








